第42节(3 / 4)
作者有话要说: 萧安澜:再学啊。
杨世东:好想学……
苏小曼:我的刀呢?
第46章 醋桶
直到这顿饭吃完, 俞宛如的耳朵都是红的。
回到萧家, 她在书桌前做功课。萧安澜打着指导她功课的名义,在边上这里挨挨那里蹭蹭。
俞宛如不胜其扰, 只得找了个事给他做, “我们学校要开报刊,贾先生觉得我文章写的不错, 想要推荐我去发表, 你说我该写什么呢?”
这个贾先生,萧安澜可耳熟着呢,不就是之前安慧夸赞的又年轻、长得又英俊, 还写了一手好文章的那位先生?
他听俞宛如提起,心中不免嘀咕, 小心眼儿的人立刻就问道:“他只推荐了你一个?”
俞宛如摇摇头, “每个班都有几个名额,先生说他只是推荐,到时候能不能选上, 还得看其他老师的共同意见。”
萧安澜这才舒服一点,摸着下巴,认真地想着俞宛如抛给他的问题。
俞宛如见他终于安静下来,心里松了口气, 赶紧抓紧时间,把剩下的功课做完。
萧安澜忽然说道:“媳妇儿,要不你写我呗。”
俞宛如停下笔,疑惑地看他, “写你能写什么呢?”
“可以写的很多啊,你看我,年轻英俊,风流倜傥,事业有成,家中又有如花美眷,日子惬意滋润,你把我写出来,羡慕死那些人。”
“厚脸皮。”俞宛如哭笑不得的拍了他一下。
萧安澜一把抱住她,不休不饶道:“哪里厚脸皮,你看我哪句话是假的?
”
俞宛如好不容易才把自己的手从他的怀中挣脱出来,又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才说道:“就算没有假的,这话也得别人来说,哪有像你这般自己夸自己的。”
“没错啊,只要你写我,这话不就是你说的了吗?”
俞宛如就是摇头,“不行,不能写你。”
萧安澜抱着她揉来揉去,“媳妇儿,你对我好无情。”
“哎呀你别乱动,把我的字都给写坏了。”她一把推开萧安澜,小心的看了看自己的书本,才回头对她说道:“算了,我也不要你想了,你先去睡吧。”
萧安澜被她无情推开,心中好不凄凉。自从媳妇儿去上了学,他在她心里就得排第二位了,那些书本才是她的宝贝。
他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书桌,一头栽倒在床榻上,过几分钟就要有气无力地喊一句,“媳妇儿,你好了没有?”
俞宛如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心里想,明天还是得搬到小书房去写,把这个人关在门外,才能得一点清静。
因为校刊的事,之后几天,俞宛如放学后,都要跟其余几名同学留下来,接受贾先生的额外指导。
她的题材初步已定,准备写个秋日的写景文章。但是,写完给贾先生看了两遍之后,却都被他指出许多不足。
用贾先生的话说,她的文章虽写秋,但秋意却不够浓,那些文字只是浮在纸上,不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俗一点的说,不够贴近生活,贴合实际。
在第二次被驳回之后,俞宛如不免有些失落。 ↑返回顶部↑
杨世东:好想学……
苏小曼:我的刀呢?
第46章 醋桶
直到这顿饭吃完, 俞宛如的耳朵都是红的。
回到萧家, 她在书桌前做功课。萧安澜打着指导她功课的名义,在边上这里挨挨那里蹭蹭。
俞宛如不胜其扰, 只得找了个事给他做, “我们学校要开报刊,贾先生觉得我文章写的不错, 想要推荐我去发表, 你说我该写什么呢?”
这个贾先生,萧安澜可耳熟着呢,不就是之前安慧夸赞的又年轻、长得又英俊, 还写了一手好文章的那位先生?
他听俞宛如提起,心中不免嘀咕, 小心眼儿的人立刻就问道:“他只推荐了你一个?”
俞宛如摇摇头, “每个班都有几个名额,先生说他只是推荐,到时候能不能选上, 还得看其他老师的共同意见。”
萧安澜这才舒服一点,摸着下巴,认真地想着俞宛如抛给他的问题。
俞宛如见他终于安静下来,心里松了口气, 赶紧抓紧时间,把剩下的功课做完。
萧安澜忽然说道:“媳妇儿,要不你写我呗。”
俞宛如停下笔,疑惑地看他, “写你能写什么呢?”
“可以写的很多啊,你看我,年轻英俊,风流倜傥,事业有成,家中又有如花美眷,日子惬意滋润,你把我写出来,羡慕死那些人。”
“厚脸皮。”俞宛如哭笑不得的拍了他一下。
萧安澜一把抱住她,不休不饶道:“哪里厚脸皮,你看我哪句话是假的?
”
俞宛如好不容易才把自己的手从他的怀中挣脱出来,又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才说道:“就算没有假的,这话也得别人来说,哪有像你这般自己夸自己的。”
“没错啊,只要你写我,这话不就是你说的了吗?”
俞宛如就是摇头,“不行,不能写你。”
萧安澜抱着她揉来揉去,“媳妇儿,你对我好无情。”
“哎呀你别乱动,把我的字都给写坏了。”她一把推开萧安澜,小心的看了看自己的书本,才回头对她说道:“算了,我也不要你想了,你先去睡吧。”
萧安澜被她无情推开,心中好不凄凉。自从媳妇儿去上了学,他在她心里就得排第二位了,那些书本才是她的宝贝。
他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书桌,一头栽倒在床榻上,过几分钟就要有气无力地喊一句,“媳妇儿,你好了没有?”
俞宛如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心里想,明天还是得搬到小书房去写,把这个人关在门外,才能得一点清静。
因为校刊的事,之后几天,俞宛如放学后,都要跟其余几名同学留下来,接受贾先生的额外指导。
她的题材初步已定,准备写个秋日的写景文章。但是,写完给贾先生看了两遍之后,却都被他指出许多不足。
用贾先生的话说,她的文章虽写秋,但秋意却不够浓,那些文字只是浮在纸上,不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通俗一点的说,不够贴近生活,贴合实际。
在第二次被驳回之后,俞宛如不免有些失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