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色放了晴, 耀目的阳光照在宫城层叠的飞檐垂脊上, 大行皇帝的丧仪, 幼帝的登基大典, 整个京城戒严, 过筛子一样继续打捞叛兵的漏网之鱼,待到这最要紧的三件事终于理出个头绪,一件件有序铺开的时候,奉天殿屋顶上的积雪已经化尽了,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璨璨生辉。
  春寒料峭的二月初, 登基大典的各项礼制筹备完毕,朱英榕着衮冕,祭太庙, 告祖先,御奉天殿,在响彻午门的钟鼓声中, 成为立国以来最年幼的一位皇帝。
  大位虽定,京中被蓟州卫搅得人仰马翻的人心并没有跟着安宁下来。
  不论是位高权重的朝中大臣, 还是最普通不过的贩夫走卒,都没有准备好在外患未平, 内忧又起的情况下,再来面对这个幼主临天下的局势。
  于是于诸般事务的忙碌之中,渐渐不知从哪刮起了一股风声:皇帝年幼,不能临朝决事务,当自宗室择一长辈在京坐镇摄政才好。
  这个说辞在暗地里流传着,最终化为了一封奏章,正式出现到了朝堂上。
  朱英榕是事后才听说的。
  他确实年幼,如今的政务皆由皇帝留下的内阁班子代为处置,大臣们怕他这根幼苗再冻着饿着出个意外,连大朝这种做做样子的朝会都不敢叫他去上——也是吸取之前郊祀险些遇刺的教训。
  新君太小,每日吃饱饱穿暖暖,在文华殿里听学士们讲一讲经义,好好长大就够了。
  至于这种一看就居心叵测的奏本,在内阁就被打回去了,根本到不了朱英榕跟前。
  但持这种言辞的御史言辞渐渐激烈起来,乃至有参劾方学士等是为了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目的才不允的,这话太重,方学士等受不起被与操莽一流人相提并论,以人臣身份,也不便再隐瞒,便到文华殿来请罪来了。
  当然,请罪不过是个名头,实际是讨个说法。
  朱英榕对父亲留下的顾命大臣们很敬重,好声好气地安慰了几句,待到方学士等人自觉颜面有光,站起来了,他想一想,问道:“方先生,这些人是不是受了谁的指使?”
  方学士叫扣上那么顶大帽子,心里也有火气,直接道:“臣以为多半是。”
  “那是谁呢?”
  方学士犹豫了一下:“这个臣暂时还不知,也不敢妄言。”
  但另一个姓陈的学士拱手道:“皇上,臣以为代王盘旋京中多日,如今京中叛兵已平,当令代王返回封地了。”
  朱英榕一怔:“代王叔?”
  搜捕叛兵这件事一直在朱成钧手里,这有他先前行事的余威,也有朱英榕的默许,叛兵在京城为祸不算十分深重,但造成了极深刻恶劣的影响,几乎将京中居民那份“天子脚下”的自矜彻底摧毁,官宦人家尤其损失惨重,朱成钧有事没事带一队人在京城大街小巷上溜达,官民们看见他还怪有安全感的。
  加上许多国事繁忙,一时间,也没人想到该请他回封地了。
  但陈学士这句话在此时一出,虽未明言,可是那个隐含的意思在场诸人都听明白了:陈学士以为,这个“摄政”的提议就是朱成钧搞出来的。
  毕竟诸藩之中,只有他就在京中,最方便搞事。
  朱英榕沉思了一会,点了点头:“陈先生的意思,朕知道了,待朕想一想。”
  陈学士上前一步,强调道:“皇上,代王倘若知礼,应当主动前来向皇上辞行才是,他拖延至今,不知其居心何也。”
  方学士迟疑片刻,倒是道:“臣看代王似乎不是那样的人。”
  “人心叵测,老大人,不可不防啊。”
  朱英榕沉默下来,他有些难以决断。
  “让朕想一想。”他最终还是道。
  **
  诸位学士都退出去了,跟随他的属官们重新进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