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凯旋(1 / 2)
“淮阴,出了什么事吗?”
李恪拧起眉头,看着韩信关切地问道。
“殿下,其实这次横穿河西走廊东归的路途上,有二十多人因为生病脱离了大部队,当时为了不影响整支部队的后撤速度,因此我只能率大军先行一步。
按照时日来算,他们怎么也该到黑石城跟我们汇合了,可如今却迟迟没有见到他们出现,我担心是不是途中出了意外。
这都是同我生死与共的兄弟,我不能撇下他们不管不顾。”
李恪点点头,“原来如此,那我们也不能干等着,必须想想办法去接应他们。”
韩信道:“殿下,此事并非我有心瞒你,只是不想扫了殿下的兴致,因此才一直没有提及,我现在后悔不该将他们撇下。”
“无妨,你不必对我有什么歉意,当时事急从权,你的决断也没有任何问题,现在纠结这些没什么用,而是应该尽快想办法补救。”
“是,殿下。”
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李恪便找来了几名身边最得力的手下,安排他们出城向西寻找掉队的淮阴飞军将士。
站在李恪面前的人有最擅长追踪的零三、零四,骑术精湛,能以最快速度传递消息的零七,还有心思缜密,各方面能力都很出众的花木兰。
以他们为主,再调配一些精兵强将随行,李恪认为这是当前条件下最为稳妥的安排。
接到命令之后,花木兰当场表示说:“请殿下,还有淮阴将军放心,这些淮阴飞军的将士们都是我们的战友,一定会将他们平安带回来。”
“那就交给你们了,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要在半个月后回到成州,我在那里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李恪几乎是将自己身边最得力的亲信都派出去了,淮阴见他这样重视自己麾下的那些将士,心里也不禁颇为感动。
花木兰等人事不宜迟,立刻动身启程搜寻。
李恪告诉韩信说:“放心吧,木兰她们一块儿去已经是最有把握的组合了,如果他们都没有办法把人找回来的话,那就只能意味着一种可能。”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
“吴王殿下能如此关心将士们的安危,还将自己身边的亲信都尽数派遣出去,这已经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了。”
虽然只是二十多人,对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来说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但李恪绝不会因此对他们弃之不顾,这可都是打了胜仗的勇士,他们的命是如此的珍贵。
安排好诸事后,第二天李恪便率所有部众浩浩荡荡启程,吐谷浑汗国的可汗亲自前来送行,还将之前所缺的那些牛羊数额补了上来。
临行时,李恪将吐谷浑可汗单独拉到身边,两人骑着马并肩而行。
“可汗是个聪明人,也知道该如何明哲保身,不过你要小心身边的人,他们可不会总是老老实实甘心在你手下做事,如果吐谷浑国内出了什么动乱,我父皇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吐谷浑可汗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那是自然,请殿下向皇上转告我的忠心,吐谷浑上下对大唐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绝不敢有任何不轨之举。”
“还有一件事,你要多加留心,现如今南面的吐蕃国力蒸蒸日上,他们对外扩张的野心也快要藏不住了,你觉得他们会率先对谁下手呢?”
“啊!难道吐蕃是想要吞并我们吐谷浑吗?”
“即便不是吞并,至少也会逼着你们脱离大唐,成为他们的附庸,但你自己心里清楚,和大唐相比孰轻孰重。”
“那是,那是,我们怎么可能跟那帮吐蕃野蛮人厮混在一起呢,这绝对不可能。”
要不是李恪提及,吐谷浑可汗只怕到死都不会意识到吐蕃给自己带来的威胁,毕竟在两国之间还隔着很远的距离,中间山峦叠起,地势艰难,如果吐蕃要出兵也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李恪既然这样说,那就说明大唐肯定收集到了不少关于吐蕃的情报,因此这种可能性便大大提升了。 ↑返回顶部↑
李恪拧起眉头,看着韩信关切地问道。
“殿下,其实这次横穿河西走廊东归的路途上,有二十多人因为生病脱离了大部队,当时为了不影响整支部队的后撤速度,因此我只能率大军先行一步。
按照时日来算,他们怎么也该到黑石城跟我们汇合了,可如今却迟迟没有见到他们出现,我担心是不是途中出了意外。
这都是同我生死与共的兄弟,我不能撇下他们不管不顾。”
李恪点点头,“原来如此,那我们也不能干等着,必须想想办法去接应他们。”
韩信道:“殿下,此事并非我有心瞒你,只是不想扫了殿下的兴致,因此才一直没有提及,我现在后悔不该将他们撇下。”
“无妨,你不必对我有什么歉意,当时事急从权,你的决断也没有任何问题,现在纠结这些没什么用,而是应该尽快想办法补救。”
“是,殿下。”
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李恪便找来了几名身边最得力的手下,安排他们出城向西寻找掉队的淮阴飞军将士。
站在李恪面前的人有最擅长追踪的零三、零四,骑术精湛,能以最快速度传递消息的零七,还有心思缜密,各方面能力都很出众的花木兰。
以他们为主,再调配一些精兵强将随行,李恪认为这是当前条件下最为稳妥的安排。
接到命令之后,花木兰当场表示说:“请殿下,还有淮阴将军放心,这些淮阴飞军的将士们都是我们的战友,一定会将他们平安带回来。”
“那就交给你们了,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要在半个月后回到成州,我在那里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李恪几乎是将自己身边最得力的亲信都派出去了,淮阴见他这样重视自己麾下的那些将士,心里也不禁颇为感动。
花木兰等人事不宜迟,立刻动身启程搜寻。
李恪告诉韩信说:“放心吧,木兰她们一块儿去已经是最有把握的组合了,如果他们都没有办法把人找回来的话,那就只能意味着一种可能。”
“当然,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
“吴王殿下能如此关心将士们的安危,还将自己身边的亲信都尽数派遣出去,这已经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了。”
虽然只是二十多人,对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来说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但李恪绝不会因此对他们弃之不顾,这可都是打了胜仗的勇士,他们的命是如此的珍贵。
安排好诸事后,第二天李恪便率所有部众浩浩荡荡启程,吐谷浑汗国的可汗亲自前来送行,还将之前所缺的那些牛羊数额补了上来。
临行时,李恪将吐谷浑可汗单独拉到身边,两人骑着马并肩而行。
“可汗是个聪明人,也知道该如何明哲保身,不过你要小心身边的人,他们可不会总是老老实实甘心在你手下做事,如果吐谷浑国内出了什么动乱,我父皇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吐谷浑可汗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那是自然,请殿下向皇上转告我的忠心,吐谷浑上下对大唐时刻保持着敬畏之心,绝不敢有任何不轨之举。”
“还有一件事,你要多加留心,现如今南面的吐蕃国力蒸蒸日上,他们对外扩张的野心也快要藏不住了,你觉得他们会率先对谁下手呢?”
“啊!难道吐蕃是想要吞并我们吐谷浑吗?”
“即便不是吞并,至少也会逼着你们脱离大唐,成为他们的附庸,但你自己心里清楚,和大唐相比孰轻孰重。”
“那是,那是,我们怎么可能跟那帮吐蕃野蛮人厮混在一起呢,这绝对不可能。”
要不是李恪提及,吐谷浑可汗只怕到死都不会意识到吐蕃给自己带来的威胁,毕竟在两国之间还隔着很远的距离,中间山峦叠起,地势艰难,如果吐蕃要出兵也不是一件易事。
不过李恪既然这样说,那就说明大唐肯定收集到了不少关于吐蕃的情报,因此这种可能性便大大提升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