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真正的挑战(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站在老洋房楼上的窗户后面,就可以看到对面的浦东,过去也方便的很,所以林楼才没有选择马勒别墅、丁香花园这些地方。
  稍微休息下,然后开始吃饭,吃饭的时候郑伟明也过来了,他如今已经留学归来,去了上海的一家设计院,已经开始做项目了!前景一片光明,看来超过原历史中的成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让林楼感到很高兴,同时也有些遗憾。
  要是他能来自己这儿工作就好了,这样的话将来一说出去,自家事务所里出了这么多院士,那该是多么风光的一件事啊!不过现在已经有了王院士和曹凯,再加上自己也不少了。
  听说了林楼的来意后,郑伟明主动帮忙联系了一些人手,配合他们的调查工作,然后下午一行人就去浦东看现场去了。
  浦东的开发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上海虽然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6。但是,它也比北京、广州早20多年体会到大城市病;一位上海社科院的学者做过上海“倒数第一”的统计: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4.1万人,城市人口密度为全国之最;人均绿化面积仅0.47平米也就是一张报纸那么大;人均居住面积4平米以下的有91.8为户,占全市总户数的60%;由于污染严重,上海癌症发病率为全国最高……
  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已经很直观地暴露出来了,粪便横溢、垃圾成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诸多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
  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扩大城市规模,建设新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缓解上海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其次,前两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低迷的两年,上海的gdp增速都没有超过4%,所以必须要有大动作,来向外展示我们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同时带动上海经济提速,浦东开发开放就这样被正式被提上的日程。
  浦东开发甫一提出,如何开发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应该把浦西的工厂搬到浦东,建成一个工业区,缓解浦西城市压力;然而,这样一个浦东显然无法满足带动上海经济增速、彰显改革决心的想法。
  经过多方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上海没有能源也没有原材料,发展工业发展到多高的地步,是不大可能的,你搞高精尖,又能搞多少?高精尖也不是那么容易搞的,所以浦东应该把金融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作为重点。
  为此,上海只花了八个月时间就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并不断像国外传递要把上海打造成中国金融中心的决心,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大量外商都涌入上海,试图寻找合适的机会。
  但是现在,当林楼他们站在浦东的土地上时,看着眼前的景象,只有低矮的厂房、农田、芦苇荡和密密麻麻的棚户,眼前最高的建筑是1954年建成的防洪塔,只有26米高。
  这样的景象似乎和中国金融中心的定位完全搭不上边,如何把这里打造成现代化的大都市,就要看他们能拿出什么样的规划方案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