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 第223节(1 / 4)
更看着他在洛阳点燃大火,挟持着皇兄登临天际……
先生,先生居然还记得,记得那个曾经跟在父皇身边,不敢和他多说一句的少年皇子么?
回想着那少年最后离开的模样,从亲临涉险,到太极殿之战,再到皇帝皇帝牵马执绳,直到最后乘风而去。
元怿心中居然隐隐有些感动,想起当初出使南国时,先生对他并未多言,原来,他居然还念着自己么?
先前,他还准备搜集一些忠烈之士的故事,然后撰写一本《显忠录》,来向世人表现自己的忠诚,但是,君泽先生都已经肯定了他的忠诚,那自己的忠诚,还需要怀疑么?!
他又看了那封信,反复阅读后,将它贴身藏在胸口,然后感慨一叹,他当然知道自己很危险,但又岂能置江山于不顾,必然要与刘腾和元叉正面相抗才行!
他心中前所未有地坚定起来,立刻起身去见任城王元澄。
他本还想维持着表面功夫,但君泽先生说得对,与其任人宰割,看他们祸乱江山,不如拼死一搏!
-
于是半月之后,洛阳传来巨变,刘腾和元叉关闭永巷,囚禁胡太后,想要命人拿下元怿,但元怿却在关键时候,联合任城王元澄,带领早就对刘腾等人不满的禁军士兵攻击中门,救出了太后。
而刘腾元叉看到事情有变,急忙挟持了小皇帝元诩逃出洛阳去往金墉城,又声称元怿谋反,传檄天下,令人前来平乱。
一时间,朝廷分裂成两派,汉人世家领头人物崔光一时间拿不下主意,他心里是想支持刘腾元叉等人,但如今在洛阳的是元澄等人,一个不好,便又是当年如崔浩一样的灭族之乱。
于是,他们考虑支持元怿继位,毕竟元叉和刘腾没有鲜卑军队支持,怕是难以长久。
元怿当然也没有继位,他正派兵包围金墉城,要救出小皇帝,拨乱反正。
而这时,消息已经飞快传往天下,正在河北处理民变的尔朱荣收到了刘腾的求援,几乎是立刻就带大军前来救驾。
他这些年和刘腾元叉走得最近,两人也收了他最多的贿赂,为他们做了不少事情,抢掠世族大户的事情,也都是他们出面收拾,还和元怿起了不少冲突。
只要他能及时到达洛阳,以他的兵力,必然能左右整个局势,到时,元怿和皇帝的性命,都将被他捏在手中。
这难道不是老天都在助他么?
第267章 道不同
洛阳城中,如今一片混乱。
按理,刘腾和元叉虽然挟持了小皇帝,但他们这股政权的合法性是非常低的。
毕竟小皇帝没有亲政,那么,在“皇帝下落不明”时,作为执掌大权的胡太后,是有权利重新在宗族中挑选一位,立为新皇帝的,比如——比如元怿本人,他是先皇的亲弟弟,如果小皇帝没了,那么,他就是第一顺位。
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元怿并不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胡太后也尝到过权力的甜头,当然不愿意立一位正值盛年的皇帝,更别说如今在金墉城里,还是她的亲生儿子。
于是,一时间,洛阳朝廷里,居然没有一位皇帝撑着场子,反而是刘腾在挟持皇帝时,带走了玉玺等物,反而可以名正言顺地邀请四方势力勤王。
朝廷之中,如崔光等汉人势力本身也不是很愿意支持元怿,但碍于他们没有武力,还是提供了财力和表面上支持——他们本来的打算,也是谁赢就支持谁。
于是,元怿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洛阳的鲜卑势力,但他们的要求就更让元怿为难,他们这些鲜卑旧贵想回到平城,回到原本那个以鲜卑势力为贵的北魏王朝。
这题太超纲了,元怿不得不求助于年长且有计谋的任城王元澄。
元澄当然是支持元怿的,但他的身体大不如往日,他也看出来,如今局面一个不慎,对元氏宗族而言,便是大难,于是他果断出手,将胡太后先行软禁,然后以太后诏书,派兵围困金墉城,同时派人暗会元叉,表示你也是元氏宗族,何必与那刘腾同流合污,你家眷父母都在京城中,你又是太后的的妹夫,只要向元怿道歉认错,把罪行都丢给刘腾,这事便算揭过去了。
元叉本就不是什么忠义之人,这次的大乱将他吓破了胆,于是纠结之后,果断就想背刺了刘腾,想要带小皇帝离开金墉城,但他行事不密,却刘腾察觉,不但没能带走小皇帝,还被大怒的刘腾直接杀死,尸体丢弃在宫墙中,无人收敛。
就在刘腾绝望之季,尔朱荣带兵马赶到了。 ↑返回顶部↑
先生,先生居然还记得,记得那个曾经跟在父皇身边,不敢和他多说一句的少年皇子么?
回想着那少年最后离开的模样,从亲临涉险,到太极殿之战,再到皇帝皇帝牵马执绳,直到最后乘风而去。
元怿心中居然隐隐有些感动,想起当初出使南国时,先生对他并未多言,原来,他居然还念着自己么?
先前,他还准备搜集一些忠烈之士的故事,然后撰写一本《显忠录》,来向世人表现自己的忠诚,但是,君泽先生都已经肯定了他的忠诚,那自己的忠诚,还需要怀疑么?!
他又看了那封信,反复阅读后,将它贴身藏在胸口,然后感慨一叹,他当然知道自己很危险,但又岂能置江山于不顾,必然要与刘腾和元叉正面相抗才行!
他心中前所未有地坚定起来,立刻起身去见任城王元澄。
他本还想维持着表面功夫,但君泽先生说得对,与其任人宰割,看他们祸乱江山,不如拼死一搏!
-
于是半月之后,洛阳传来巨变,刘腾和元叉关闭永巷,囚禁胡太后,想要命人拿下元怿,但元怿却在关键时候,联合任城王元澄,带领早就对刘腾等人不满的禁军士兵攻击中门,救出了太后。
而刘腾元叉看到事情有变,急忙挟持了小皇帝元诩逃出洛阳去往金墉城,又声称元怿谋反,传檄天下,令人前来平乱。
一时间,朝廷分裂成两派,汉人世家领头人物崔光一时间拿不下主意,他心里是想支持刘腾元叉等人,但如今在洛阳的是元澄等人,一个不好,便又是当年如崔浩一样的灭族之乱。
于是,他们考虑支持元怿继位,毕竟元叉和刘腾没有鲜卑军队支持,怕是难以长久。
元怿当然也没有继位,他正派兵包围金墉城,要救出小皇帝,拨乱反正。
而这时,消息已经飞快传往天下,正在河北处理民变的尔朱荣收到了刘腾的求援,几乎是立刻就带大军前来救驾。
他这些年和刘腾元叉走得最近,两人也收了他最多的贿赂,为他们做了不少事情,抢掠世族大户的事情,也都是他们出面收拾,还和元怿起了不少冲突。
只要他能及时到达洛阳,以他的兵力,必然能左右整个局势,到时,元怿和皇帝的性命,都将被他捏在手中。
这难道不是老天都在助他么?
第267章 道不同
洛阳城中,如今一片混乱。
按理,刘腾和元叉虽然挟持了小皇帝,但他们这股政权的合法性是非常低的。
毕竟小皇帝没有亲政,那么,在“皇帝下落不明”时,作为执掌大权的胡太后,是有权利重新在宗族中挑选一位,立为新皇帝的,比如——比如元怿本人,他是先皇的亲弟弟,如果小皇帝没了,那么,他就是第一顺位。
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元怿并不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胡太后也尝到过权力的甜头,当然不愿意立一位正值盛年的皇帝,更别说如今在金墉城里,还是她的亲生儿子。
于是,一时间,洛阳朝廷里,居然没有一位皇帝撑着场子,反而是刘腾在挟持皇帝时,带走了玉玺等物,反而可以名正言顺地邀请四方势力勤王。
朝廷之中,如崔光等汉人势力本身也不是很愿意支持元怿,但碍于他们没有武力,还是提供了财力和表面上支持——他们本来的打算,也是谁赢就支持谁。
于是,元怿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洛阳的鲜卑势力,但他们的要求就更让元怿为难,他们这些鲜卑旧贵想回到平城,回到原本那个以鲜卑势力为贵的北魏王朝。
这题太超纲了,元怿不得不求助于年长且有计谋的任城王元澄。
元澄当然是支持元怿的,但他的身体大不如往日,他也看出来,如今局面一个不慎,对元氏宗族而言,便是大难,于是他果断出手,将胡太后先行软禁,然后以太后诏书,派兵围困金墉城,同时派人暗会元叉,表示你也是元氏宗族,何必与那刘腾同流合污,你家眷父母都在京城中,你又是太后的的妹夫,只要向元怿道歉认错,把罪行都丢给刘腾,这事便算揭过去了。
元叉本就不是什么忠义之人,这次的大乱将他吓破了胆,于是纠结之后,果断就想背刺了刘腾,想要带小皇帝离开金墉城,但他行事不密,却刘腾察觉,不但没能带走小皇帝,还被大怒的刘腾直接杀死,尸体丢弃在宫墙中,无人收敛。
就在刘腾绝望之季,尔朱荣带兵马赶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