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 第134节(3 / 4)
皇上将其扶起来。兄弟二人表演了一番兄友弟恭,彼此似乎都很感动。
当晚,淮阳王成功请辞,带着几个亲兵折返阳关。
对此,周元熙颇为遗憾,他甚至都以为成功将近,结果淮阳王人走了,真是可惜,他怎么就不多留几日呢……
隆重的宴饮之后,诸多的订单差不多已经都定下来了,定金先付,至于其他的,诸使臣手头并没有带那么多的钱,已写信回去,约莫半月、一月之后便有人前来将钱款结清。傅朝瑜将定金转交给各商贾,而后安排人备货。他命李成带几人全程跟进,若人手不足便从先前京城来的明经科进士里挑。如今万国博览会也不必这么多人驻守了,将他们派到合适的地方才不埋没人才。
封禅之后,诸多使臣也陆续离开了张掖。不过不少人并未立马回程,而是折返了凉州,买了不少凉州的土仪,又沿途逛完了河西走廊一带的几个州,将剩余的钱差不多都花了个干净,而后满载而归。
只有达坦王子还未走,似乎对西北很感兴趣想要多留些日子的模样。
傅朝瑜叫人多看着他些,随即同皇上一道回了凉州。
皇上暂停两日,准备启程回京,有关封禅一事还得大肆宣扬一番。而傅朝瑜则准备收拾一番,奔赴瓜州。在此之前,他还得跟皇上商议一番都护府的属官。一个凌驾于西北五州之上的行政机构,可不仅仅是一道圣旨这么简单的。治所得重建,班组也得重新组建,甚至衙门的一应制度,与西北五州的公文往来一切规矩都要新修订。若是让六部来规划,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傅朝瑜准备趁皇上还在西北时便先将这些事儿定下。
另外,这个都护府兴许还会影响瓜州的定位,将来是要变成经济重镇,还是军事重镇,亦或是别的,都有待商榷。
得亏这里头事情繁琐,傅朝瑜拉着皇上、韩相以及诸位朝臣商议之际,周景成跟周景文也终于在凉州多逗留些时日。
几个孩子倍感珍惜。
而终于得知傅朝瑜高升的凉州衙门众人心思各异。瓜州的都护府缺人,但是凉州他们已经待了这么久,该留下还是自请跟随傅大人?
要说旁人纠结是去是留,马骞担心的就是他能否顺利上位了。鉴于圣上喜欢空降,他实在没有底气自己能稳坐凉州知州的位置。凉州比他有资历的人还真没有,但是朝中有的是。
马骞悬了好几日的心,见圣上始终未有消息,越发不安,正想厚着脸皮去探探傅朝瑜的口风,结果他来得不巧,偏撞上一件大事,满屋子人愣是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
起因是傅朝瑜终于记起来安叔从扬州带过来的粮种了。听闻当初在海上这种子还发了芽,在船上种下收获了一季之后才被运到了扬州。这玩意儿不耐储存,安叔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它们没那么快催x芽。可即便如此,傅朝瑜那日打开之后也还是见有不少粮种发芽了。
箱子里的粮种如男子拳头大小,上面还沾着土块。傅朝瑜拿起一个掂量了一番,这不就是红薯吗?如今正值五月,正是播种红薯的好时机。
他爹真厉害,竟又找到了宝贝。
傅朝瑜连忙请来皇上,将此物献上。
第147章 离开
堂中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 圣上同韩相公围着傅大人,对着傅大人手里的东西好奇不已,甚至分不出心神来关注门外。马骞立在院门处, 原还想叫人进去通报, 见他们兴致如此之高,便索性放弃了。他又不是看不懂眼色之人,知道眼下不是合适的时机。
马骞退了, 守在外头的牛伯桓见他这么快就出来, 心生诧异,两步跳上前急匆匆问:“大人出来了? ”
马骞迟疑了一瞬,还是如实回了句:“他们有要事商议, 我未曾进去。”
虽不是牛伯桓的事儿,但他比马骞还要上心,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除马大人之外, 任何一个人担任凉州知州牛伯桓都是不服的。他们马大人任劳任怨这么多年, 但凡有事儿都第一个冲上去, 前几年为了赈灾自己都过得抠抠搜搜,也就这一年来日子好些,但也一样忙前忙后不消停。
牛伯桓叹息:“这事儿不定下, 总觉得心中不安。”
马骞一言不发。圣上跟吏部没有定论, 他们不安也没办法。
傅朝瑜等人确实没发现马骞的到访, 几个人如今正筹备着这红薯该如何分配。因没有亲自种过, 傅朝瑜也没说这种子产量如何,只说是他父亲从海上带回来的良种,无地不宜, 极好养活。
鉴于上回傅成带回来的高产土豆,韩相总觉得这红薯应当也是高产的粮种, 或者即便不是,也总有过人之处。韩相其实是想将大部分的种子都带回京城的,土豆已经开始推广了,今年年初在北方以至江南一带都种下了,收成不错。
韩相对傅朝瑜没有意见,只是身为京官,总觉得这样的好东西自然还是要带回京城的。
傅朝瑜则想将大部分粮种带回都护府。他搬出父亲的话,言明当初就是在山坡的沙地里面发现了这些红薯,瓜州也有山地,北边的土壤并不肥沃,种别的不妥,唯独红薯土豆最佳。
皇上不表态,两边各执一词。 ↑返回顶部↑
当晚,淮阳王成功请辞,带着几个亲兵折返阳关。
对此,周元熙颇为遗憾,他甚至都以为成功将近,结果淮阳王人走了,真是可惜,他怎么就不多留几日呢……
隆重的宴饮之后,诸多的订单差不多已经都定下来了,定金先付,至于其他的,诸使臣手头并没有带那么多的钱,已写信回去,约莫半月、一月之后便有人前来将钱款结清。傅朝瑜将定金转交给各商贾,而后安排人备货。他命李成带几人全程跟进,若人手不足便从先前京城来的明经科进士里挑。如今万国博览会也不必这么多人驻守了,将他们派到合适的地方才不埋没人才。
封禅之后,诸多使臣也陆续离开了张掖。不过不少人并未立马回程,而是折返了凉州,买了不少凉州的土仪,又沿途逛完了河西走廊一带的几个州,将剩余的钱差不多都花了个干净,而后满载而归。
只有达坦王子还未走,似乎对西北很感兴趣想要多留些日子的模样。
傅朝瑜叫人多看着他些,随即同皇上一道回了凉州。
皇上暂停两日,准备启程回京,有关封禅一事还得大肆宣扬一番。而傅朝瑜则准备收拾一番,奔赴瓜州。在此之前,他还得跟皇上商议一番都护府的属官。一个凌驾于西北五州之上的行政机构,可不仅仅是一道圣旨这么简单的。治所得重建,班组也得重新组建,甚至衙门的一应制度,与西北五州的公文往来一切规矩都要新修订。若是让六部来规划,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傅朝瑜准备趁皇上还在西北时便先将这些事儿定下。
另外,这个都护府兴许还会影响瓜州的定位,将来是要变成经济重镇,还是军事重镇,亦或是别的,都有待商榷。
得亏这里头事情繁琐,傅朝瑜拉着皇上、韩相以及诸位朝臣商议之际,周景成跟周景文也终于在凉州多逗留些时日。
几个孩子倍感珍惜。
而终于得知傅朝瑜高升的凉州衙门众人心思各异。瓜州的都护府缺人,但是凉州他们已经待了这么久,该留下还是自请跟随傅大人?
要说旁人纠结是去是留,马骞担心的就是他能否顺利上位了。鉴于圣上喜欢空降,他实在没有底气自己能稳坐凉州知州的位置。凉州比他有资历的人还真没有,但是朝中有的是。
马骞悬了好几日的心,见圣上始终未有消息,越发不安,正想厚着脸皮去探探傅朝瑜的口风,结果他来得不巧,偏撞上一件大事,满屋子人愣是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
起因是傅朝瑜终于记起来安叔从扬州带过来的粮种了。听闻当初在海上这种子还发了芽,在船上种下收获了一季之后才被运到了扬州。这玩意儿不耐储存,安叔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让它们没那么快催x芽。可即便如此,傅朝瑜那日打开之后也还是见有不少粮种发芽了。
箱子里的粮种如男子拳头大小,上面还沾着土块。傅朝瑜拿起一个掂量了一番,这不就是红薯吗?如今正值五月,正是播种红薯的好时机。
他爹真厉害,竟又找到了宝贝。
傅朝瑜连忙请来皇上,将此物献上。
第147章 离开
堂中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 圣上同韩相公围着傅大人,对着傅大人手里的东西好奇不已,甚至分不出心神来关注门外。马骞立在院门处, 原还想叫人进去通报, 见他们兴致如此之高,便索性放弃了。他又不是看不懂眼色之人,知道眼下不是合适的时机。
马骞退了, 守在外头的牛伯桓见他这么快就出来, 心生诧异,两步跳上前急匆匆问:“大人出来了? ”
马骞迟疑了一瞬,还是如实回了句:“他们有要事商议, 我未曾进去。”
虽不是牛伯桓的事儿,但他比马骞还要上心,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除马大人之外, 任何一个人担任凉州知州牛伯桓都是不服的。他们马大人任劳任怨这么多年, 但凡有事儿都第一个冲上去, 前几年为了赈灾自己都过得抠抠搜搜,也就这一年来日子好些,但也一样忙前忙后不消停。
牛伯桓叹息:“这事儿不定下, 总觉得心中不安。”
马骞一言不发。圣上跟吏部没有定论, 他们不安也没办法。
傅朝瑜等人确实没发现马骞的到访, 几个人如今正筹备着这红薯该如何分配。因没有亲自种过, 傅朝瑜也没说这种子产量如何,只说是他父亲从海上带回来的良种,无地不宜, 极好养活。
鉴于上回傅成带回来的高产土豆,韩相总觉得这红薯应当也是高产的粮种, 或者即便不是,也总有过人之处。韩相其实是想将大部分的种子都带回京城的,土豆已经开始推广了,今年年初在北方以至江南一带都种下了,收成不错。
韩相对傅朝瑜没有意见,只是身为京官,总觉得这样的好东西自然还是要带回京城的。
傅朝瑜则想将大部分粮种带回都护府。他搬出父亲的话,言明当初就是在山坡的沙地里面发现了这些红薯,瓜州也有山地,北边的土壤并不肥沃,种别的不妥,唯独红薯土豆最佳。
皇上不表态,两边各执一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