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3 / 4)
诚然,这两个孩子在他心里头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远哥儿是他第一个孩子,当年有了远哥儿之后,他才觉得自己有了至亲至近之人,甚至是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认同感和依赖感。
这一点是后续的孩子没有办法带给他的,跟男孩女孩没有关系,真的只是先来后到的原因。
这对小女儿来说,并不公平,魏时自己也清楚,可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小女儿在他心里头的分量也不轻,如果不是官衙那边的事情太多太忙了,他给予小女儿的陪伴绝对不会比儿子少。
生活到底是不能够事事都顺心如意的,有些东西无法兼顾,哪怕魏时已经尽量的抽些时间花在女儿身上了,但是他自己清楚,从京城一块带过来的人也都清楚,他在儿子身上花的时间要比这多得多。
单从画像上来看,远哥儿一周岁的时候已经有整整一本画册了,但是在小女儿周岁的时候,他总共也才只给女儿画过五幅画。
有还在襁褓里的时候,有刚开始喂辅食的画面,有在床上爬的画,有坐在小推车上拍手的,最近的一幅画是小家伙扶着墙角摇摇晃晃站起来。
相比魏时的五幅画,魏远这边给妹妹的画就多了,整整十八幅,这还是从画作当中挑出来的精品,全都被裱起来了,不是那么合心意的画,早就被随随便便放到箱子里搁置起来了,压根儿就不会送给魏宁。
小孩子的亲近都是日积月累相处出来的,一家人里头,跟小女儿最是亲近的就是夫人了,其次是魏远,最后才是他这个当父亲的。
在儿子这边,他跟夫人的位置就要调个个儿了。
当然了,姨娘始终是排在最后的,这跟辈分有关系,但更多的原因还是身份,小孩子不懂这些,大人却是懂的。
春去秋来,送夏迎冬。
转眼间,魏时已经在平江府做了五年的知府,跟五年前比起来,平江府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一点随便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就能够感觉得出来。
大街小巷林立的商铺,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来来往往,最明显的变化还是乞丐的数量少了,并非是完全没有,只能说跟五年前比起来,现在少了将近有三分之二。
而平江府的税收,也由曾经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逆袭到了第六。
在大靖朝十三府当中,已经是位于中间的位置了,这在之前几乎是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了,就像魏时之前打算的那样,一环套一环,一节连一节,形成一个总的大循环。
他这个主政官也不像头几年那么忙了,十天里有八天都可以按照正常的时间上下衙门。
五年的时间,在夫人脸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日子过得畅快,家庭和睦,事业蒸蒸日上,又结交了一群好姐妹。
啧啧啧,家里头没有人的日子比夫人更自在,如果说平江府对于魏时而言,是一道需要攻克的难题,那到了刘枫这里,简直就像是鱼儿回到大海一般,逍遥又自在。
已经十四岁的魏远,至今都还只是白身,而今年入了秋之后,就要启程出发回江佑府了。
魏时不希望孩子来回折腾,他给远哥儿定下来的目标就是一口气把举人的功名考下来。
也算是巧了,县试在明年的二月份,府试则是在当年的九月份,院试是次年的六月份,而在院试的三个月后,就是三年一届的乡试。
四次考试相当于是压缩在了两年的时间里,这样的巧合也算是应了魏时的心意。
一路上舟车劳顿,平江府离着江佑府实在是太远了,儿子如果来回赶路的话,那往里头耗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多了,还不如一口气在那边考完呢。
依着远哥儿如今的火候,只要不出意外,一路考下举人功名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名次上不好保证,另一方面,即便是考下了举人,那也不适合去参加最近一届的会试,一来是年纪比较轻,二来也是文章的火候还不太到。
魏时可不希望儿子一脚踩进同进士的榜单上,反正即便是到了三年后,远哥儿也才只有十七岁,不着急这么早就入仕途。
除了魏时出海那一年,一家人基本上还没怎么分开过呢,尤其是这一次,远哥儿一走就是两年,哪怕是托付给了大伯和大伯母照看,也照样让人觉得不舍和担心。
所以从老到少,对魏远那是嘱咐了又嘱咐,包括还未满四周岁的小鱼。
小姑娘打从娘胎里就特别乖巧听话,婴儿时期的时候也特别好哄,但性格绝对属于外向那一挂的,而且在平江府长大的女子,很少能跟温婉扯上关系。
魏宁还不到四岁,就算是不从性格上来看,那也不绝对不会有人用温婉来形容一个四岁的女娃娃,是这小性子是一点儿都不文静。 ↑返回顶部↑
这一点是后续的孩子没有办法带给他的,跟男孩女孩没有关系,真的只是先来后到的原因。
这对小女儿来说,并不公平,魏时自己也清楚,可同样都是自己的孩子,小女儿在他心里头的分量也不轻,如果不是官衙那边的事情太多太忙了,他给予小女儿的陪伴绝对不会比儿子少。
生活到底是不能够事事都顺心如意的,有些东西无法兼顾,哪怕魏时已经尽量的抽些时间花在女儿身上了,但是他自己清楚,从京城一块带过来的人也都清楚,他在儿子身上花的时间要比这多得多。
单从画像上来看,远哥儿一周岁的时候已经有整整一本画册了,但是在小女儿周岁的时候,他总共也才只给女儿画过五幅画。
有还在襁褓里的时候,有刚开始喂辅食的画面,有在床上爬的画,有坐在小推车上拍手的,最近的一幅画是小家伙扶着墙角摇摇晃晃站起来。
相比魏时的五幅画,魏远这边给妹妹的画就多了,整整十八幅,这还是从画作当中挑出来的精品,全都被裱起来了,不是那么合心意的画,早就被随随便便放到箱子里搁置起来了,压根儿就不会送给魏宁。
小孩子的亲近都是日积月累相处出来的,一家人里头,跟小女儿最是亲近的就是夫人了,其次是魏远,最后才是他这个当父亲的。
在儿子这边,他跟夫人的位置就要调个个儿了。
当然了,姨娘始终是排在最后的,这跟辈分有关系,但更多的原因还是身份,小孩子不懂这些,大人却是懂的。
春去秋来,送夏迎冬。
转眼间,魏时已经在平江府做了五年的知府,跟五年前比起来,平江府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一点随便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就能够感觉得出来。
大街小巷林立的商铺,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来来往往,最明显的变化还是乞丐的数量少了,并非是完全没有,只能说跟五年前比起来,现在少了将近有三分之二。
而平江府的税收,也由曾经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逆袭到了第六。
在大靖朝十三府当中,已经是位于中间的位置了,这在之前几乎是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了,就像魏时之前打算的那样,一环套一环,一节连一节,形成一个总的大循环。
他这个主政官也不像头几年那么忙了,十天里有八天都可以按照正常的时间上下衙门。
五年的时间,在夫人脸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日子过得畅快,家庭和睦,事业蒸蒸日上,又结交了一群好姐妹。
啧啧啧,家里头没有人的日子比夫人更自在,如果说平江府对于魏时而言,是一道需要攻克的难题,那到了刘枫这里,简直就像是鱼儿回到大海一般,逍遥又自在。
已经十四岁的魏远,至今都还只是白身,而今年入了秋之后,就要启程出发回江佑府了。
魏时不希望孩子来回折腾,他给远哥儿定下来的目标就是一口气把举人的功名考下来。
也算是巧了,县试在明年的二月份,府试则是在当年的九月份,院试是次年的六月份,而在院试的三个月后,就是三年一届的乡试。
四次考试相当于是压缩在了两年的时间里,这样的巧合也算是应了魏时的心意。
一路上舟车劳顿,平江府离着江佑府实在是太远了,儿子如果来回赶路的话,那往里头耗的时间和精力实在太多了,还不如一口气在那边考完呢。
依着远哥儿如今的火候,只要不出意外,一路考下举人功名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名次上不好保证,另一方面,即便是考下了举人,那也不适合去参加最近一届的会试,一来是年纪比较轻,二来也是文章的火候还不太到。
魏时可不希望儿子一脚踩进同进士的榜单上,反正即便是到了三年后,远哥儿也才只有十七岁,不着急这么早就入仕途。
除了魏时出海那一年,一家人基本上还没怎么分开过呢,尤其是这一次,远哥儿一走就是两年,哪怕是托付给了大伯和大伯母照看,也照样让人觉得不舍和担心。
所以从老到少,对魏远那是嘱咐了又嘱咐,包括还未满四周岁的小鱼。
小姑娘打从娘胎里就特别乖巧听话,婴儿时期的时候也特别好哄,但性格绝对属于外向那一挂的,而且在平江府长大的女子,很少能跟温婉扯上关系。
魏宁还不到四岁,就算是不从性格上来看,那也不绝对不会有人用温婉来形容一个四岁的女娃娃,是这小性子是一点儿都不文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