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食(下)(1 / 2)
台湾对我来说,有一种类似“外婆家”的遥远的亲近感。当然我外祖母家也确实在宝岛。
小时候第一次到台湾,就是父母去澎湖湾过二人世界,祖父带着我去台北的巷弄里拜会毓老。
那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祖父去客厅和毓老闲聊,我在假山石的前院里吃大人们剥开的粽子,糯米和箬叶的香气都比不过白糖对我的诱惑力,我把沾满白糖的尖尖咬掉,其余的部分糖蘸不满,就不肯再吃了。
祖父等我把嘴擦干净,才把我叫进去,毓老不在,我看到桌上一个金丝绒布礼盒里放了一块芙蓉冻的印章和一方砚台。
那是祖父送的礼,叫“一砚为锭”(一言为定)。
但毓老没有收下。
也没有收下我当他最小的关门弟子。
祖父给我讲完砚台和墨锭的故事,便牵着我离开了客厅。走到小院里,又有人拿了一串涎着露珠的荔枝给我,但他们不叫它荔枝,管那叫玉荷苞。
我年纪太小了,没人教,不会剥,指头一松就把荔枝滚到了地上,祖父躬身捡起来,走去旁边的水池里冲洗一番,吃了下去。
有人又叫他进去,他托人照顾我,照顾我的阿嬷给我剥荔枝,捻着小柄让我咬,咬到核就吐出来,喂了我一颗又一颗。
正吃得嘴巴和肚皮都鼓囊囊,有人站在客厅冲我招手,我懵懂以为是祖父的请托有了回音,却看到有个戴着瓜皮帽,大热天还穿着长袖长袍的大胡子爷爷,哦不,感觉都可以当我太爷爷了的人,叫我过去,开口跟我讲中文,我语速有些慢,回得磕磕碰碰,换成德语,我便能多说几句了。有人在旁边用英语考我,我也能回几句但并不流利。
那个瓜皮帽太爷爷说我答得好,给了我一串木珠子,木珠之间有一只小兽,长得很奇怪。我长大才知道,那是菩提和麒麟。
临走前喂我吃玉荷包的阿嬷又往我口袋里塞了几粒,我问祖父可不可以拿,祖父说,“吃吧,自翩。”
“可是我不会。”我那个时候还不会说“剥”这个字眼。
祖父便开始给我剥,他坐下时裤子口袋的一角露出一张照片,我拿出来看,是那个大胡子爷爷胡子短一些时候的照片,他身边还站了个人,样子像我祖父。
我问祖父,“这是你吗?”
祖父说是,我问他照片上的是什么字。他说那是于右任写的“自牧斋”。
我又问了很多问题,后来怎么离开的我已经忘记了,只是记得很清楚,踏出那道院门口时,祖父深深叹了口气,说,“以后再也不来台湾了。”
那是2002年,第二年sars在台湾爆发,我祖父那位在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来随梅贻琦校长一起流亡至台湾的小舅舅,以八十六岁高龄在北投过世。
我祖父在台湾,再也没了亲人。
也确实没再去过台湾。
回加拿大最快的班机上,是惟谦坐我身边。头等舱只剩一张票了,让给了茜娅阿姨。
我在飞机上不停给比我早一步到温哥华的母亲传讯息,要她让在医院的父亲等等我,我不到不要放弃抢救。
母亲说祖父并没有完全昏迷,偶尔还是会醒来说几句话,只是很含糊,夹杂着嘉兴话。
惟谦知道我的难过,在我不愿放下手机,盯着没有得到父亲回复的聊天界面出神时,把手覆在了我的手背上。
“睡一觉吧。醒来就会看到你爷爷了。”
“爷爷,会等我的,对吗?”我问顾惟谦。
“会的。”顾惟谦把手抬起来盖住我的眼睛,他的手掌很大,指腹的温度我却感受不到,因为我的眼泪从缝隙里流出来,打湿了他的手心。
不知哭了多久,我昏昏沉沉的看到了一枚菱角。
那是嘉兴南湖十月最好吃的东西。 ↑返回顶部↑
小时候第一次到台湾,就是父母去澎湖湾过二人世界,祖父带着我去台北的巷弄里拜会毓老。
那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祖父去客厅和毓老闲聊,我在假山石的前院里吃大人们剥开的粽子,糯米和箬叶的香气都比不过白糖对我的诱惑力,我把沾满白糖的尖尖咬掉,其余的部分糖蘸不满,就不肯再吃了。
祖父等我把嘴擦干净,才把我叫进去,毓老不在,我看到桌上一个金丝绒布礼盒里放了一块芙蓉冻的印章和一方砚台。
那是祖父送的礼,叫“一砚为锭”(一言为定)。
但毓老没有收下。
也没有收下我当他最小的关门弟子。
祖父给我讲完砚台和墨锭的故事,便牵着我离开了客厅。走到小院里,又有人拿了一串涎着露珠的荔枝给我,但他们不叫它荔枝,管那叫玉荷苞。
我年纪太小了,没人教,不会剥,指头一松就把荔枝滚到了地上,祖父躬身捡起来,走去旁边的水池里冲洗一番,吃了下去。
有人又叫他进去,他托人照顾我,照顾我的阿嬷给我剥荔枝,捻着小柄让我咬,咬到核就吐出来,喂了我一颗又一颗。
正吃得嘴巴和肚皮都鼓囊囊,有人站在客厅冲我招手,我懵懂以为是祖父的请托有了回音,却看到有个戴着瓜皮帽,大热天还穿着长袖长袍的大胡子爷爷,哦不,感觉都可以当我太爷爷了的人,叫我过去,开口跟我讲中文,我语速有些慢,回得磕磕碰碰,换成德语,我便能多说几句了。有人在旁边用英语考我,我也能回几句但并不流利。
那个瓜皮帽太爷爷说我答得好,给了我一串木珠子,木珠之间有一只小兽,长得很奇怪。我长大才知道,那是菩提和麒麟。
临走前喂我吃玉荷包的阿嬷又往我口袋里塞了几粒,我问祖父可不可以拿,祖父说,“吃吧,自翩。”
“可是我不会。”我那个时候还不会说“剥”这个字眼。
祖父便开始给我剥,他坐下时裤子口袋的一角露出一张照片,我拿出来看,是那个大胡子爷爷胡子短一些时候的照片,他身边还站了个人,样子像我祖父。
我问祖父,“这是你吗?”
祖父说是,我问他照片上的是什么字。他说那是于右任写的“自牧斋”。
我又问了很多问题,后来怎么离开的我已经忘记了,只是记得很清楚,踏出那道院门口时,祖父深深叹了口气,说,“以后再也不来台湾了。”
那是2002年,第二年sars在台湾爆发,我祖父那位在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来随梅贻琦校长一起流亡至台湾的小舅舅,以八十六岁高龄在北投过世。
我祖父在台湾,再也没了亲人。
也确实没再去过台湾。
回加拿大最快的班机上,是惟谦坐我身边。头等舱只剩一张票了,让给了茜娅阿姨。
我在飞机上不停给比我早一步到温哥华的母亲传讯息,要她让在医院的父亲等等我,我不到不要放弃抢救。
母亲说祖父并没有完全昏迷,偶尔还是会醒来说几句话,只是很含糊,夹杂着嘉兴话。
惟谦知道我的难过,在我不愿放下手机,盯着没有得到父亲回复的聊天界面出神时,把手覆在了我的手背上。
“睡一觉吧。醒来就会看到你爷爷了。”
“爷爷,会等我的,对吗?”我问顾惟谦。
“会的。”顾惟谦把手抬起来盖住我的眼睛,他的手掌很大,指腹的温度我却感受不到,因为我的眼泪从缝隙里流出来,打湿了他的手心。
不知哭了多久,我昏昏沉沉的看到了一枚菱角。
那是嘉兴南湖十月最好吃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