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信徒(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男子得知她要问的是这件事,点头称是:“奉阴婆确有此本事,但祈求神迹降临有个过程,对于常人来说并不简单。”
  “怎么讲?”
  男子解释道:“祈愿的本质是交换,想要从神那获得什么,就要相应地付出什么,这和做生意的道理差不多。”
  前桥听明白了。所谓交换,对于一般神棍而言,可能是要些好处费,可对于兴国信徒来说,大概是指“献祭”吧。
  她曾听说献祭越多,越有可能获得神明青睐和丰厚回报,故而有那痴迷献祭之人,将全部家当甚至亲人性命都赔进去了,只为满足心愿,俨然有往邪教发展的趋势。
  “如何与她交换?”前桥佯装无知发问,果然收到意料之中的答复:“献祭。
  “献祭是诚意的体现,即你愿意为祈求之事付出多少代价。至于祭品,作为装载诚意之物,是不拘于形式的——珍器重宝可以献祭,美食佳肴可以献祭,五谷六畜可以献祭,不过最为灵验的祭品仍是血肉。
  “血肉是最接近灵魂之物,也最利于沟通神明。”
  前桥沉吟道:“血肉?听闻兴国国祭时常用牺牲,甚至献祭童男童女,原来是血肉更易沟通神明的缘故。”
  男子点头道:“正是这样。”
  “不知兴国国祭一般会祈祷什么?今年用了什么祭品?”
  “我一介平民,无从得知,想来祈祷的内容无非是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国泰民安一类吧。”
  前桥幽幽道:“看来你们今年国祭的诚意不够,否则也不会有雪灾降临。”
  如果真有神明吃下人类祭品,去保佑其他人类幸存,那它也是个偏心眼子的邪神。前桥更倾向于没这回事,一切都是兴国人矇昧的崇拜和创想,雪灾的到来是意外,平复灾情也与神明无关。
  可那男子却道:“国祭是一场权衡,如若献祭过少,诚意不足,奉阴婆无法保佑;可若献祭过多,终损民生,也非明君所为。”他又道,“我们的国祭诚意已经足够,其实大部民众能安然度过雪灾,也是奉阴婆将少部分人作为祭品带走的缘故,由此可见,神明还是垂怜我等的。”
  祭品?原来他们是这么想的。救助灾民、平复灾情明明是人力所为,怎么在这群幸存者看来,同胞成了该死的祭品,得救变成神明眷顾了?
  “你觉得他们的死难是不可避免的?那你自己呢?如果你遭遇不幸,也会甘心做他人的祭品吗?”
  男子笑道:“这假设没有意义,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世界中,我能完好活下来,恰恰说明我是被神明眷顾之人,是强者,而非献祭神明、保证别人生存的祭品。“
  前桥都不知该怎么接他的话,这言论何其荒诞,难道他们眼中,包括同胞在内的一切都明码标价,随时可以用来交换利益?这是极端的利己主义吗?
  魏留仙的母皇也迷信,花大价钱打造豪华祭典,却从没把活人献祭和民生问题说得这么理所应当。荆国温和的有神论使前桥对信仰秉持包容态度,她万万没想到,兴国信徒会有这么极端的精神状态。
  难怪老月豺让人不适。她早该想到,信这个邪教的只会刷新她呢的底线,一个比一个奇葩。
  如果心愿达成要付出血肉以证虔诚,那么赵熙衡到底献祭了什么,才把手环求到手的?一定不是他轻描淡写的“将祷词埋入神庙土中”这么简单。
  这般凭空造物的奇迹,在兴国还有多少?奉阴婆是怎么突破技术壁垒,把现代工业产物送人的?
  前桥怀揣满腹疑惑,却不能暴露手环的秘密,只好委婉问道:“那你听说过有谁祈祷成功,获得神奇的法宝吗?”
  “神奇的法宝?”
  “嗯。比如说,我想让某人永远不离开我,有这样的法宝吗?”
  那男子听闻,笑得像是早就预测了前桥所求,暧昧道:“情比金坚的缘分、用之不竭的钱罐、画物为实的神笔,这些法宝我听过不少,不过都在传说故事里,从未亲眼见过。人人心中都有贪欲,贪欲会让你谨慎付出,希冀以更少的祭品换取更多的回报,故而足见诚意的献祭少之又少,神迹也很难降临。
  “所以,奉阴婆会不会给你想要的‘法宝’,要看姑娘能付出多少了。”
  前桥不禁冷笑两声。在这套逻辑下,只要神迹没降临,就要不停填补无底洞,或者承认自己不够真诚,任由前期的投入打水漂。
  这和杀猪盘有什么区别?兴国人竟然深信不疑,他们是一群笨蛋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