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冷表兄共梦后 第14节(2 / 4)
“可要是我不会弹琴,根本没人愿意搭理我……我以为我诚恳待人就够了,但好像不是,除了祖母,没人会因为我只有诚恳而喜欢我……”
祖母离开京陵已有几十年,时移世易,京陵的风气已换了一番,怕是老人自己也没想到,辛苦教给孙女的礼节已被时间摒弃,以至于那些世家子弟见崔寄梦规矩知礼反倒暗笑她古板。
可她一直在竭尽所能栽培她。
当年崔家没落,祖母宁可变卖田产,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斥重金给她请来周边最负盛名的琴师和夫子。
崔寄梦起先觉得祖母是对母亲有成见,跟着嫌弃她这孙女,才要苦心栽培弥补不满。今日她才知,自己对祖母的误解有多大,爱之深,责之切。
每次祖母罚过她,都会感慨,“孩子,祖母老了活不久了,不能一辈子护着你,你要去京陵嫁入谢家,就得学礼节、学琴……日后才不会被人瞧不起。”
音容笑貌言犹在耳,却再也见不到那总是严肃板起的苍老面容。
崔寄梦再克制不住,痛哭出声。
“采月姐姐,我真的想祖母……我和祖母说好出嫁后,带她回京陵看看,可、可祖母走了,回不来了……我再也没有祖母了……”
她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蹲在地上抱着自己缩成一团,哭得不住颤抖。
采月也跟着难受,老夫人去后,小姐只在下葬时哭过一次,而后三年里,无论怎样委屈,都再没哭过。时日久了,连她都误以为崔寄梦很坚强。
原来不是。
是因为无人庇护,只能吞下委屈,直到委屈溢满,盛不住了才爆发。
她将崔寄梦搂在怀里,哄孩子般柔声道:“好小姐,不哭啊,老夫人在天上看着您呢,今日您得了贵妃夸赞,老夫人一定也很高兴,但要是她老人家知道您哭了,可就难受了。”
崔寄梦抽噎着抹去眼泪,“你说的对,不能哭,我们回院里吧。”
她得了安慰,像个孩子般软糯,自我安慰道:“我说看黄历有用吧,今日娘娘赏了我一只步摇,长公主殿下也赏了一个镯子,下次还看……”
“好好好,我的好小姐不仅会弹琴,还会看黄历,厉害着呢。”
一主一仆逐渐远去,重重树影后,一个白色的身影伫立良久,俄而低下头,无奈地低低轻笑一声,也往佛堂走回。
刚走出几步,他改变了主意,往另一个方向拐去。
谢氏长房。
谢蕴正习字,见谢泠舟突然到来,略有讶异,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练字。“从长公主府回来了?”
“嗯。”谢泠舟不动声色打量着父亲,他方年过四十,但常年修身养性,生活起居上极为克制,看上去至多三十出头,鬓边连一缕银丝都无。
谢氏子孙历来性情天差地别,有放浪形骸者,亦有规矩守旧者。唯独历代长房长子,借克己冷静。
这跟谢氏祖上的观念有关,先祖认为,族中众子孙应因材施教,各施所长,但掌族者须沉稳冷静,不可耽于外物。
谢老太爷如此,谢蕴如此,到了谢泠舟,亦须如此。那些堆积如山的经文、雷打不动扎的马步,便是为约束他的秉性。
谢蕴又写了几个字,总算抬起头来,“听说今日你崔家表妹奏了广陵散,得到贵妃和二皇子盛赞。”
“确有此事。”谢泠舟垂睫。
谢蕴冷峻面庞柔和了些,“那孩子每次见到我都端端正正行个礼,现下礼崩乐坏,世族子弟放浪形骸,她能不受侵扰,实属难得。”
“是,表妹很不容易。”心头没来由一阵酸涩,谢泠舟语气软了下来。
谢蕴惜字如金,素日与他只谈公事,如此闲聊,父子都是头一回。 ↑返回顶部↑
祖母离开京陵已有几十年,时移世易,京陵的风气已换了一番,怕是老人自己也没想到,辛苦教给孙女的礼节已被时间摒弃,以至于那些世家子弟见崔寄梦规矩知礼反倒暗笑她古板。
可她一直在竭尽所能栽培她。
当年崔家没落,祖母宁可变卖田产,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斥重金给她请来周边最负盛名的琴师和夫子。
崔寄梦起先觉得祖母是对母亲有成见,跟着嫌弃她这孙女,才要苦心栽培弥补不满。今日她才知,自己对祖母的误解有多大,爱之深,责之切。
每次祖母罚过她,都会感慨,“孩子,祖母老了活不久了,不能一辈子护着你,你要去京陵嫁入谢家,就得学礼节、学琴……日后才不会被人瞧不起。”
音容笑貌言犹在耳,却再也见不到那总是严肃板起的苍老面容。
崔寄梦再克制不住,痛哭出声。
“采月姐姐,我真的想祖母……我和祖母说好出嫁后,带她回京陵看看,可、可祖母走了,回不来了……我再也没有祖母了……”
她像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蹲在地上抱着自己缩成一团,哭得不住颤抖。
采月也跟着难受,老夫人去后,小姐只在下葬时哭过一次,而后三年里,无论怎样委屈,都再没哭过。时日久了,连她都误以为崔寄梦很坚强。
原来不是。
是因为无人庇护,只能吞下委屈,直到委屈溢满,盛不住了才爆发。
她将崔寄梦搂在怀里,哄孩子般柔声道:“好小姐,不哭啊,老夫人在天上看着您呢,今日您得了贵妃夸赞,老夫人一定也很高兴,但要是她老人家知道您哭了,可就难受了。”
崔寄梦抽噎着抹去眼泪,“你说的对,不能哭,我们回院里吧。”
她得了安慰,像个孩子般软糯,自我安慰道:“我说看黄历有用吧,今日娘娘赏了我一只步摇,长公主殿下也赏了一个镯子,下次还看……”
“好好好,我的好小姐不仅会弹琴,还会看黄历,厉害着呢。”
一主一仆逐渐远去,重重树影后,一个白色的身影伫立良久,俄而低下头,无奈地低低轻笑一声,也往佛堂走回。
刚走出几步,他改变了主意,往另一个方向拐去。
谢氏长房。
谢蕴正习字,见谢泠舟突然到来,略有讶异,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练字。“从长公主府回来了?”
“嗯。”谢泠舟不动声色打量着父亲,他方年过四十,但常年修身养性,生活起居上极为克制,看上去至多三十出头,鬓边连一缕银丝都无。
谢氏子孙历来性情天差地别,有放浪形骸者,亦有规矩守旧者。唯独历代长房长子,借克己冷静。
这跟谢氏祖上的观念有关,先祖认为,族中众子孙应因材施教,各施所长,但掌族者须沉稳冷静,不可耽于外物。
谢老太爷如此,谢蕴如此,到了谢泠舟,亦须如此。那些堆积如山的经文、雷打不动扎的马步,便是为约束他的秉性。
谢蕴又写了几个字,总算抬起头来,“听说今日你崔家表妹奏了广陵散,得到贵妃和二皇子盛赞。”
“确有此事。”谢泠舟垂睫。
谢蕴冷峻面庞柔和了些,“那孩子每次见到我都端端正正行个礼,现下礼崩乐坏,世族子弟放浪形骸,她能不受侵扰,实属难得。”
“是,表妹很不容易。”心头没来由一阵酸涩,谢泠舟语气软了下来。
谢蕴惜字如金,素日与他只谈公事,如此闲聊,父子都是头一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