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 第45节(3 / 4)
于晚菊半途加入队伍,没有人察觉出什么异样来,毕竟,钢厂可是万人大厂,住筒子楼的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窝在这平房区里头,她们肯定不可能把每张面孔都记在心里了。
于晚菊也没傻到一上来就问赵家的情况,聊了两三天以后,对外展现出的情况就是,自己有个下乡去当知青了的大孙女,下乡两年多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碰到合适的机会回城。
她也并不担心这套说辞被人拆穿,一来,她没在钢厂上过班,只是家属而已,能跟多少人打过交道?
二来,徐家从平房区搬进筒子楼里,也有快二十年了,她变老了不少,又能有多大的概率恰好在赵家这一片儿、碰到可以认出她的人呢?
事实证明,于晚菊找到的话题切入口还是相当管用的,这不,为了安慰她这个刚认识几天、却很合得来的老姊妹,便有人举出了赵家的例子来,说是他们家大闺女,就是前段时间回城的。
从平房区打听到的消息,于晚菊一字不漏地告诉了徐元,末了,叹了口气道: “可惜,大家伙儿只知道赵家的大闺女突然回城了,却不知道她通过什么方式回来的。
跟他们家住同一个院子里的人说,赵大柱那人,把钱看得格外贵重,可不舍得花这么一大笔钱给大闺女。
而对于那姑娘回城的方式,一家人的嘴巴都闭得格外严实,外人就算想知道,也不好意思直接去撬人家的嘴巴啊!”
这下子,也不必多说,徐家人心里就都有数了,这回城的途径,肯定是隐藏着个大秘密的,要不然,赵家人怎么可能如此讳莫如深呢?
徐来福抿了口茶水,放下搪瓷杯,思索过后,开口道:
“现在国家允许知青回城的法子,也就那么几种,是不是在钢厂买了工作岗位、或者接了别人的班,我明个儿问问老李就行了。”
事实上,徐家人都以为,徐元是为了有个防备、留个后手,这才对赵如茵身上藏着的秘密如此关注的。
可是,也只有徐元自己知道,若是这秘密当中,藏着什么不合法合规的事情,他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把赵如茵送进去的。
所以,对这事儿格外上心的徐元,在老爷子话音落下之后,便紧接着道: “如果不是有工作了的话,那就要么是病退,要么是被录取为工农兵大学生了。
要是病退,她的粮食关系肯定是回到钢厂来的,要是进了工农兵大学的话,我记着,当时我爷跟孟爷爷抓她了个现行,最后是在她档案上记了一笔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只能给予方方面面都极为优秀的人。
且不提赵如茵档案上的那个污点,证明了她个人品德不过关,就说农村一个大队里那么多人,还有不少知青,难道就挑不出一个好同志了吗?非得把名额给一个有黑历史的女知青?”
说到这儿,徐元也彻底打开了思路,他知道,要论关系,那肯定还是他爷跟孟长德最好了。
虽然说,孟长德也是已经退下来的人了,但是,过往的关系还在呐,人走茶凉这种事情,在这个极其讲究人情往来的社会里,那是要遭人唾弃的。
所以,归根究底,查赵如茵粮食关系的事儿,还是得劳烦老爷子走一趟了!
徐来福同样对那个女同志没什么好感,尽管,在有些人眼里,都已经过去了快四年时间,那个女同志或许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彻底改过自新了呢,可是,在有点儿固执的老爷子心里,能生出那样的坏心眼儿,就证明赵如茵已经在根子上坏透了良心。
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去十多年的性格,能是在农村磨炼几年,就被掰正了的吗?
更何况,要真是已经改过自新了,回城以后,怎么说也得当面跟徐元和徐家人道个歉吧,由此可见,这姑娘,在丧良心这方面,还真是一点儿都没变呐!
这样想着,在下班以后,徐来福抽了点儿时间,去找两位老伙计坐了一会儿,成功地把事情甩了出去。
李立军和孟长德都是办事儿靠谱的人,又对四年前的事情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便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也没让徐家人多等,第二天就给了答复。
事实上,在钢厂所在街道没找到赵如茵的粮食关系后,孟长德还多留了个心眼儿,他原先是街道办主任,只能算是基层,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跟上面的人没有任何联系了啊!
为着帮老伙计分忧,便找了自己退休之前的领导,在全省城范围内,查了查赵如茵的粮食关系究竟落在哪儿了。
这下子,人情算是欠大发了!好在,总算不用徐家人自个儿在那儿猜测了,正如徐元所想的那样,赵如茵成了省城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
她的知青档案,早在下乡的时候就随着粮食关系一道转到农村公社去了,即便现在回城了,也是落在了省城大学。
所以,孟长德想起来了自个儿当时在档案上记下的那一笔,心里也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只可惜,他一个已经退休的街道办主任,还没那个权力去省城大学查档案。 ↑返回顶部↑
于晚菊也没傻到一上来就问赵家的情况,聊了两三天以后,对外展现出的情况就是,自己有个下乡去当知青了的大孙女,下乡两年多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碰到合适的机会回城。
她也并不担心这套说辞被人拆穿,一来,她没在钢厂上过班,只是家属而已,能跟多少人打过交道?
二来,徐家从平房区搬进筒子楼里,也有快二十年了,她变老了不少,又能有多大的概率恰好在赵家这一片儿、碰到可以认出她的人呢?
事实证明,于晚菊找到的话题切入口还是相当管用的,这不,为了安慰她这个刚认识几天、却很合得来的老姊妹,便有人举出了赵家的例子来,说是他们家大闺女,就是前段时间回城的。
从平房区打听到的消息,于晚菊一字不漏地告诉了徐元,末了,叹了口气道: “可惜,大家伙儿只知道赵家的大闺女突然回城了,却不知道她通过什么方式回来的。
跟他们家住同一个院子里的人说,赵大柱那人,把钱看得格外贵重,可不舍得花这么一大笔钱给大闺女。
而对于那姑娘回城的方式,一家人的嘴巴都闭得格外严实,外人就算想知道,也不好意思直接去撬人家的嘴巴啊!”
这下子,也不必多说,徐家人心里就都有数了,这回城的途径,肯定是隐藏着个大秘密的,要不然,赵家人怎么可能如此讳莫如深呢?
徐来福抿了口茶水,放下搪瓷杯,思索过后,开口道:
“现在国家允许知青回城的法子,也就那么几种,是不是在钢厂买了工作岗位、或者接了别人的班,我明个儿问问老李就行了。”
事实上,徐家人都以为,徐元是为了有个防备、留个后手,这才对赵如茵身上藏着的秘密如此关注的。
可是,也只有徐元自己知道,若是这秘密当中,藏着什么不合法合规的事情,他肯定会毫不留情地把赵如茵送进去的。
所以,对这事儿格外上心的徐元,在老爷子话音落下之后,便紧接着道: “如果不是有工作了的话,那就要么是病退,要么是被录取为工农兵大学生了。
要是病退,她的粮食关系肯定是回到钢厂来的,要是进了工农兵大学的话,我记着,当时我爷跟孟爷爷抓她了个现行,最后是在她档案上记了一笔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只能给予方方面面都极为优秀的人。
且不提赵如茵档案上的那个污点,证明了她个人品德不过关,就说农村一个大队里那么多人,还有不少知青,难道就挑不出一个好同志了吗?非得把名额给一个有黑历史的女知青?”
说到这儿,徐元也彻底打开了思路,他知道,要论关系,那肯定还是他爷跟孟长德最好了。
虽然说,孟长德也是已经退下来的人了,但是,过往的关系还在呐,人走茶凉这种事情,在这个极其讲究人情往来的社会里,那是要遭人唾弃的。
所以,归根究底,查赵如茵粮食关系的事儿,还是得劳烦老爷子走一趟了!
徐来福同样对那个女同志没什么好感,尽管,在有些人眼里,都已经过去了快四年时间,那个女同志或许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彻底改过自新了呢,可是,在有点儿固执的老爷子心里,能生出那样的坏心眼儿,就证明赵如茵已经在根子上坏透了良心。
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去十多年的性格,能是在农村磨炼几年,就被掰正了的吗?
更何况,要真是已经改过自新了,回城以后,怎么说也得当面跟徐元和徐家人道个歉吧,由此可见,这姑娘,在丧良心这方面,还真是一点儿都没变呐!
这样想着,在下班以后,徐来福抽了点儿时间,去找两位老伙计坐了一会儿,成功地把事情甩了出去。
李立军和孟长德都是办事儿靠谱的人,又对四年前的事情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便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也没让徐家人多等,第二天就给了答复。
事实上,在钢厂所在街道没找到赵如茵的粮食关系后,孟长德还多留了个心眼儿,他原先是街道办主任,只能算是基层,但是,这并不代表他跟上面的人没有任何联系了啊!
为着帮老伙计分忧,便找了自己退休之前的领导,在全省城范围内,查了查赵如茵的粮食关系究竟落在哪儿了。
这下子,人情算是欠大发了!好在,总算不用徐家人自个儿在那儿猜测了,正如徐元所想的那样,赵如茵成了省城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
她的知青档案,早在下乡的时候就随着粮食关系一道转到农村公社去了,即便现在回城了,也是落在了省城大学。
所以,孟长德想起来了自个儿当时在档案上记下的那一笔,心里也是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只可惜,他一个已经退休的街道办主任,还没那个权力去省城大学查档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