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梦人 第16节(2 / 4)
“怎能说不是造假呢?”r. zukerman抗辩,“有这样精密的技术,就只为了让你们制造足以欺骗视网膜的影像吗?”
“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用途。这用不着你费心。”女人语带讥讽,“举例而言,譬如‘植入式相机’或‘植入式摄影机’。智能薄膜粒子于视网膜前形成一层紧贴着视网膜、具底片功能之透明薄膜。如此一来,视网膜上看见了什么,都能被实时拍摄下来……”女人停了下来,用她绿色的眼睛凝视着r. zukerman。那眼珠的浅绿色调如此淡薄,几乎就像是一片透明玻璃。某个凝止的瞬刻,r. zukerman突然有种错觉,似乎眼前这有着绿眼珠的女人也并非真人,而只是某处物体经折射后所形成之光学残像而已……
沉默半晌之后,女人又开了口:“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并无造假,这一类的植入式相机或植入式摄影机才有正常运作的可能,不是吗?”
“一切的光都成立。一切的光都是真实的。”女人说,“真实的光在底片上形成影像,那再自然不过了。那完全不是造假。如果那只是一种欺骗,植入式相机就什么也拍不到了……”
“不,”r. zukerman随即出言反驳,“我不认同你。尽管你们并不‘直接’欺骗中枢神经,但你们毕竟是利用人的心理预设造成了欺骗的效果。人们总会预设它们看到、听到、闻到的东西是真的。你们同样欺骗了人们,只是那欺骗的程序不同而已……”
r. zukerman等待着女人的抗辩。然而女人似乎对这样的论辩感到厌倦了。她站起身来说:“走吧,我们还有别的行程要赶呢。”女人带着r. zukerman离开了那小小的房间,而后转身将手掌贴印在扫描锁上。在接受掌纹扫描的同时,女人又回过头来看了站在一旁的r. zukerman一眼……
以上选文摘录于t. salman《埃及幻视》(the egypt illusion),英国伦敦:trick or treat,2179年7月初版,页156~ 1 58。
第25章
2219年11月26日。夜间9时36分。第七封印总部。技术标准局局长办公室。
照明已被尽数关闭。在结束了傍晚对eurydice住处的搜查之后,k将方才带回的三组水瓢虫膜翅置入梦境播放器中。
第一个梦境。
仿佛黑色眼瞳中的一点亮光——
大片浓稠的黑暗中,星点般大小的霓虹光色。然而那光色中有景物,像是时光万物全被缩聚至针尖一点。画外音里,近处人声嘈杂,海潮般迟疑地抚摸着夜的海岸。
女人。有女人在吟唱着。
景物自梦境的黑暗中浮现。
古城。东方水乡。华灯初上,石砌小拱桥,绿柳垂挂。小河窄窄,整排红灯笼临岸列队,微风中摇摆着。
茶楼,酒肆,客栈。剪纸般的人形在潋滟多彩的河水倒影中行走。游人们饮食笑闹,姑娘们在路边弹唱揽客。k看见他自己与eurydice牵着手悠闲地漫步在石板路上。他们被两株并生的绿柳挡住了去路,eurydice正伸手拨开那低垂在面前的枝叶。穿着纳西族传统妇女服装的小贩缠了上来,嘴里嘀嘀咕咕不知在向他们兜售些什么……
那是在大陆。云南,丽江古城。在k与eurydice刚刚成为爱侣后不久,他们曾结伴去那儿度假。
k所经历的第一个中国新年。晚冬初春,高原气候凉冷,但在那几日里恰恰是例外;空气中甚至飘散着一丝温暖如初夏的气息。沿路许多穿着厚棉袄的孩子们成群嬉闹,围聚起哄,四处乱掷着小型幻火[1]。幻火在地面上炸开一朵朵拼组成各种图案的细小火花,水上蜻蜓般低低地飞行了一小段距离,而后便四散熄灭了,什么也不曾留下。
(或者说,若是在那花火之图案灿烂闪耀的短暂片刻闭上眼,那么会留下的,就只是在那纯粹的黑暗中,如风中萤火般,紫绿色的光痕残留而已。)
(那就是记忆,不是吗? )
他们聊到了彼此的过去。一如往常,k仅能以先前自己杜撰的那套说辞为基础,虚构出更多个人历史来欺骗她。当然k已查核过,也听eurydice说过关于她出身的某些简单信息:她的母亲cassandra出生于北海道札幌,而父亲则出生于台湾;两人早在eurydice尚年幼时便因故离异。而在她七岁时,母亲cassandra则于一场旅馆大火中意外辞世。
这是k原本就知道的了。然而彼时,在那已因过度观光化而显得矫情的古城,于他们台湾北海岸的相遇后,第一次,eurydice提到了自小在台湾北海岸长大的某些童年琐事。
“小时候,在那长长的成长过程中,每逢独处,莫名其妙地就会开始想:回忆,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呢?”他们越过石砌小桥,经过窄院,走向远离喧嚣的古城深处。离开了背后的光,黑暗如同雾气般渐渐聚拢了上来。
“我的爸爸和妈妈,在我七岁的时候就分开了。”eurydice说,“小时候的我当然对他们的婚姻问题并不了解。我直觉知道他们的感情有异,但倒也没什么关于他们严重争吵的印象。而且就在他们分开后不久,母亲就在一场旅馆大火中意外死亡了。
“那是母亲在一趟土耳其差旅中所发生的事。起火原因不明。甚至直至现在都还没调查清楚。在小时候,甚至会有种错觉,似乎使得父母分开的,并不是婚姻的失败,而竟是那场可怕的旅馆大火。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觉,其实是因为自己在心里底层,依旧不愿意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吧。毕竟那时,只是个那么小的孩子啊……
“然而,即便孩提时不明白,长大以后也理当理解,与其勉强维持不幸福的婚姻,成天吵闹,不如还是两人分开来得自在,对双方都好,对吧?
“但对爸爸而言,却不像是那么一回事。”eurydice凝视着远处。潮湿的地面上霓虹闪烁,眉睫在她脸上形成了虚幻的暗影,“后来我就跟着爸爸住了。从八岁开始,在台湾北海岸,一个叫作金山的地方。离我们之前看蓝孩子的那个小观光区只有几公里。我与父亲便住在那里,直到我17岁离家出外读书为止。
“那是个叫作绿水湾的小村子。我后来知道,最早前,那里叫作‘淇澳’。面海的小山坡上,古典时代的小渔村。从前也曾发展成富人们聚居的度假别墅区,‘绿水湾’的名字便是那时取的……后来不知怎地,又变成了艺术家们群集的小型艺术村了。便是在那里,我父亲设置了他的第一间个人画室。
“那是个景致怡人但长年湿冷的小村。平日在家中,若是天气清朗,背山的窗前就是一整片绮丽辽阔的海景。春天的时候,面山的方向,山坡上还会开满蓝紫色的,细小的鸢尾花。很美很美。像一个模糊的,蓝紫色的梦境…… ↑返回顶部↑
“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用途。这用不着你费心。”女人语带讥讽,“举例而言,譬如‘植入式相机’或‘植入式摄影机’。智能薄膜粒子于视网膜前形成一层紧贴着视网膜、具底片功能之透明薄膜。如此一来,视网膜上看见了什么,都能被实时拍摄下来……”女人停了下来,用她绿色的眼睛凝视着r. zukerman。那眼珠的浅绿色调如此淡薄,几乎就像是一片透明玻璃。某个凝止的瞬刻,r. zukerman突然有种错觉,似乎眼前这有着绿眼珠的女人也并非真人,而只是某处物体经折射后所形成之光学残像而已……
沉默半晌之后,女人又开了口:“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并无造假,这一类的植入式相机或植入式摄影机才有正常运作的可能,不是吗?”
“一切的光都成立。一切的光都是真实的。”女人说,“真实的光在底片上形成影像,那再自然不过了。那完全不是造假。如果那只是一种欺骗,植入式相机就什么也拍不到了……”
“不,”r. zukerman随即出言反驳,“我不认同你。尽管你们并不‘直接’欺骗中枢神经,但你们毕竟是利用人的心理预设造成了欺骗的效果。人们总会预设它们看到、听到、闻到的东西是真的。你们同样欺骗了人们,只是那欺骗的程序不同而已……”
r. zukerman等待着女人的抗辩。然而女人似乎对这样的论辩感到厌倦了。她站起身来说:“走吧,我们还有别的行程要赶呢。”女人带着r. zukerman离开了那小小的房间,而后转身将手掌贴印在扫描锁上。在接受掌纹扫描的同时,女人又回过头来看了站在一旁的r. zukerman一眼……
以上选文摘录于t. salman《埃及幻视》(the egypt illusion),英国伦敦:trick or treat,2179年7月初版,页156~ 1 58。
第25章
2219年11月26日。夜间9时36分。第七封印总部。技术标准局局长办公室。
照明已被尽数关闭。在结束了傍晚对eurydice住处的搜查之后,k将方才带回的三组水瓢虫膜翅置入梦境播放器中。
第一个梦境。
仿佛黑色眼瞳中的一点亮光——
大片浓稠的黑暗中,星点般大小的霓虹光色。然而那光色中有景物,像是时光万物全被缩聚至针尖一点。画外音里,近处人声嘈杂,海潮般迟疑地抚摸着夜的海岸。
女人。有女人在吟唱着。
景物自梦境的黑暗中浮现。
古城。东方水乡。华灯初上,石砌小拱桥,绿柳垂挂。小河窄窄,整排红灯笼临岸列队,微风中摇摆着。
茶楼,酒肆,客栈。剪纸般的人形在潋滟多彩的河水倒影中行走。游人们饮食笑闹,姑娘们在路边弹唱揽客。k看见他自己与eurydice牵着手悠闲地漫步在石板路上。他们被两株并生的绿柳挡住了去路,eurydice正伸手拨开那低垂在面前的枝叶。穿着纳西族传统妇女服装的小贩缠了上来,嘴里嘀嘀咕咕不知在向他们兜售些什么……
那是在大陆。云南,丽江古城。在k与eurydice刚刚成为爱侣后不久,他们曾结伴去那儿度假。
k所经历的第一个中国新年。晚冬初春,高原气候凉冷,但在那几日里恰恰是例外;空气中甚至飘散着一丝温暖如初夏的气息。沿路许多穿着厚棉袄的孩子们成群嬉闹,围聚起哄,四处乱掷着小型幻火[1]。幻火在地面上炸开一朵朵拼组成各种图案的细小火花,水上蜻蜓般低低地飞行了一小段距离,而后便四散熄灭了,什么也不曾留下。
(或者说,若是在那花火之图案灿烂闪耀的短暂片刻闭上眼,那么会留下的,就只是在那纯粹的黑暗中,如风中萤火般,紫绿色的光痕残留而已。)
(那就是记忆,不是吗? )
他们聊到了彼此的过去。一如往常,k仅能以先前自己杜撰的那套说辞为基础,虚构出更多个人历史来欺骗她。当然k已查核过,也听eurydice说过关于她出身的某些简单信息:她的母亲cassandra出生于北海道札幌,而父亲则出生于台湾;两人早在eurydice尚年幼时便因故离异。而在她七岁时,母亲cassandra则于一场旅馆大火中意外辞世。
这是k原本就知道的了。然而彼时,在那已因过度观光化而显得矫情的古城,于他们台湾北海岸的相遇后,第一次,eurydice提到了自小在台湾北海岸长大的某些童年琐事。
“小时候,在那长长的成长过程中,每逢独处,莫名其妙地就会开始想:回忆,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呢?”他们越过石砌小桥,经过窄院,走向远离喧嚣的古城深处。离开了背后的光,黑暗如同雾气般渐渐聚拢了上来。
“我的爸爸和妈妈,在我七岁的时候就分开了。”eurydice说,“小时候的我当然对他们的婚姻问题并不了解。我直觉知道他们的感情有异,但倒也没什么关于他们严重争吵的印象。而且就在他们分开后不久,母亲就在一场旅馆大火中意外死亡了。
“那是母亲在一趟土耳其差旅中所发生的事。起火原因不明。甚至直至现在都还没调查清楚。在小时候,甚至会有种错觉,似乎使得父母分开的,并不是婚姻的失败,而竟是那场可怕的旅馆大火。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觉,其实是因为自己在心里底层,依旧不愿意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吧。毕竟那时,只是个那么小的孩子啊……
“然而,即便孩提时不明白,长大以后也理当理解,与其勉强维持不幸福的婚姻,成天吵闹,不如还是两人分开来得自在,对双方都好,对吧?
“但对爸爸而言,却不像是那么一回事。”eurydice凝视着远处。潮湿的地面上霓虹闪烁,眉睫在她脸上形成了虚幻的暗影,“后来我就跟着爸爸住了。从八岁开始,在台湾北海岸,一个叫作金山的地方。离我们之前看蓝孩子的那个小观光区只有几公里。我与父亲便住在那里,直到我17岁离家出外读书为止。
“那是个叫作绿水湾的小村子。我后来知道,最早前,那里叫作‘淇澳’。面海的小山坡上,古典时代的小渔村。从前也曾发展成富人们聚居的度假别墅区,‘绿水湾’的名字便是那时取的……后来不知怎地,又变成了艺术家们群集的小型艺术村了。便是在那里,我父亲设置了他的第一间个人画室。
“那是个景致怡人但长年湿冷的小村。平日在家中,若是天气清朗,背山的窗前就是一整片绮丽辽阔的海景。春天的时候,面山的方向,山坡上还会开满蓝紫色的,细小的鸢尾花。很美很美。像一个模糊的,蓝紫色的梦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