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津何处 第23节(1 / 4)
岑季白想要阻止这件事,虽然是为了林津,但意义又不只在于林津。正是这次大捷,让北狄挺过了灾难之年,助长北狄气焰,其后又频频骚扰北境。而北境这一回,折损林源在内的数名优秀将领,并十万精兵。
为了避免恶果,岑季白其实或者可以让连云关守军先作防备,或者可以阻止林源进入黑水草原。但遗憾的是,无论是连云关守将,还是林源,都不相信,也不会听令于岑季白一个来自陵阳王族的未上过战场的十三岁少年。
林家在北境的势力过于庞大深厚,也全不顾忌王族,出现这样的局面,源自林家在北境的三起两落。
第一起自然是林家先祖征战南北,夏北这一带因为连年征战,地广人稀,后来为激励兵士奋战,林家先祖作主将北军新占据的土地分给了军中兵士,让他们亦耕亦战,真正地守家卫国。这样的后果便是这支兵马格外地强大,又格外地忠诚于林家。只知林,不知岑。
此事惹得第五代夏王忌惮,不免兔死狗烹,但林家在北境根基深厚,动了林家,北境的形势便极为复杂,加上初代夏王许诺善待林家。第五代夏王也不敢妄动,他便将林家召回陵阳软禁,牵制林家军,一面又改制林家军。
三五年后,军制土地改到一半,乱七八糟,而原本同夏国和睦的北狄却开始滋事了。北狄从青州攻破宏原城,安夏城等北境数城,直逼陵阳。夏王不得已重新起用林家。林家整顿北军,重新夺回北境土地,而后,筑青州长城。
长城筑好,过了些年安稳日子,因着林家分支压榨作坊内军兵牟利,林家军部分将领联合陵阳王族,将林家从北境驱逐。部分林家军不服,欲要起事,被林家压下。林家恪守祖训,交出兵权,回到陵阳,转而开始办起族学来。
这一回北狄倒安分了些年头,西北却是战事吃紧。林家重新得到起用,开始参与西北防务。后来北狄西戎联合攻夏,再次逼近陵阳北部。林家老将军临危授命,败退敌军。战事后林家重掌北境,为稳定军心,夏王立誓,林家大将军世袭定北侯,执云、青、穆三州军权,北境永不撤林。
这三州的行政官员仍由陵阳派遣,但俸禄各州自给,税赋独立。作为妥协,林家也交出了北境的财政控制,转而由各州自治。不过这各州治得是一塌糊涂且越来越糊涂了。
军权方面不设限制的后果,便是历经两三百年之后,在外姓将领面前,林家嫡系子嗣享有对林家军的绝对控制权,林家军对林家必须绝对忠诚,惟听从林家之命。再后来西北军也交到林家手中,林家在世家中已经成为庞然巨物。各代夏王自然敬重有加,再不轻易招惹林家。
但林家的处境其实又很微妙,他们处在陵阳,却又游离于陵阳世家之外,子嗣从不在北境之外任职,即便有人选作伴读,十三岁一到,即刻进入新兵驻地受训,从不参与夏国王位继承人之间的纷争。
以林家的地位,想要拿回北境的财政大权,也是很轻易的事情。但林家多年来与夏国王族相安无事,与其说忠诚,不如说是制衡了。若是林家想要改朝换代,夏国一乱起来,西戎、北狄、虞国必定趁火打劫。加上陵阳王族的禁军同世家手中的南军,林家其实也难占到什么便宜。
但无论如何,北境是国中之国,林家是北境之王。在那里,不要说岑季白只是个被封作太厩令的小殿下,就算是夏王本人,也无权号令北境。
岑季白原本盘算着,林家军不信他,便找个他们信的东西。前世他因为林津的缘故,熟悉林家家令,他也见过林戍亲笔信函。青州兵马听从连云关守将杜如桧调遣,而杜如桧听令于林家。加上连云关多年未有战事,杜如桧一个前世的无能守将,性格怯懦,唯林家是从,也不会有胆子反抗林家送来的家令同信函。
岑季白有七成的把握调动青州兵力。趁乱中射杀了杜如桧,伪造家令一事,自然是死无对证又显得极不可能的事情了。
前提是,林津不在场。然而……
第37章 打起来
夏王广二十年秋,北境,云障城。
八百里连云山脉,接天摩云,一直是夏国北部屏障。将夏国北境同北狄的草原、山林相分隔。
秋八月,收割后的稻田留下一片金黄色麦茬。农人在仅存的一片稻子间躬身割稻,吼出几句响亮的歌子。逢上秋收,北军中轮休,一半兵士会就近帮忙抢收。不过眼前这片景象,已经是抢收之后仅剩的一点稻子了。连云山脉分隔南北,北部少雨干旱,南部却是关内小江南,气候较为湿润,日照也充足,适合作物生长。
林津打起车帘,侧了头去,好奇地看着外头景象。
强烈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洒了层明亮耀眼的光晕,那几道固执的疤痕也被迫显现出一种柔和来。林津看着窗外,而岑季白靠在车厢另一侧,无声地看着林津。
田野间弥漫着成熟而丰饶的气息,微熏的香甜味道渗进车厢,让人生出几分惬意的困倦感。这气氛过于安闲,岑季白便有些迷糊地睡了过去,他身子轻晃着向一侧倒去。只是将倒未倒之际,林津顺手捞了一把,将他带入怀中。看着他安静的睡颜,林津弯了弯眼睛,便也阖目睡了过去。
岑季白不知道自己怎么连在车厢内打个小盹都非得往林津身上靠去,但次数渐多,他发现林津并不介意这种事,便任由自己占着这个便宜。
这一年来,打着相马的旗号,他从西北荒漠一路相到了北境云障城。日子不快不慢,恰好在秋八月,初九,离北狄攻破连云关,还有六天。
云障城北六十里,便是连云关。
林家军守在这里几百年,连云关早已不只是一座关隘,而是发展成为一座屯粮驻兵,也供北军日常消遣的北部重镇。
关隘北部常年闭锁,只在北军出关迎敌时开启。偶或有斥候查探北狄情势。但上百年来,北狄人好像遗忘了这道通向北三州中最丰饶土地的关隘,有时候在关外活动,也是离得远远的。小镇南面没有城墙,只是设立路障,入关者需要持路引接受卫兵再三盘问,核查身份。并不因连云关特为重要的缘故,而是北境三州,进入任何一座城镇,都须要在指定之处办理路引,这也是地方敛财的手段。
等待进入连云城时,岑季白下了马车,在路边茶寮要了些茶水。这处茶寮,本是供农人休憩饮茶的地方。
“今年倒是好收成,不过我听说北边儿可是大旱了一年了。牛羊连草料都吃不上了,活活饿死,渴死……”邻座一个精壮汉子,正与同伴闲话。 ↑返回顶部↑
为了避免恶果,岑季白其实或者可以让连云关守军先作防备,或者可以阻止林源进入黑水草原。但遗憾的是,无论是连云关守将,还是林源,都不相信,也不会听令于岑季白一个来自陵阳王族的未上过战场的十三岁少年。
林家在北境的势力过于庞大深厚,也全不顾忌王族,出现这样的局面,源自林家在北境的三起两落。
第一起自然是林家先祖征战南北,夏北这一带因为连年征战,地广人稀,后来为激励兵士奋战,林家先祖作主将北军新占据的土地分给了军中兵士,让他们亦耕亦战,真正地守家卫国。这样的后果便是这支兵马格外地强大,又格外地忠诚于林家。只知林,不知岑。
此事惹得第五代夏王忌惮,不免兔死狗烹,但林家在北境根基深厚,动了林家,北境的形势便极为复杂,加上初代夏王许诺善待林家。第五代夏王也不敢妄动,他便将林家召回陵阳软禁,牵制林家军,一面又改制林家军。
三五年后,军制土地改到一半,乱七八糟,而原本同夏国和睦的北狄却开始滋事了。北狄从青州攻破宏原城,安夏城等北境数城,直逼陵阳。夏王不得已重新起用林家。林家整顿北军,重新夺回北境土地,而后,筑青州长城。
长城筑好,过了些年安稳日子,因着林家分支压榨作坊内军兵牟利,林家军部分将领联合陵阳王族,将林家从北境驱逐。部分林家军不服,欲要起事,被林家压下。林家恪守祖训,交出兵权,回到陵阳,转而开始办起族学来。
这一回北狄倒安分了些年头,西北却是战事吃紧。林家重新得到起用,开始参与西北防务。后来北狄西戎联合攻夏,再次逼近陵阳北部。林家老将军临危授命,败退敌军。战事后林家重掌北境,为稳定军心,夏王立誓,林家大将军世袭定北侯,执云、青、穆三州军权,北境永不撤林。
这三州的行政官员仍由陵阳派遣,但俸禄各州自给,税赋独立。作为妥协,林家也交出了北境的财政控制,转而由各州自治。不过这各州治得是一塌糊涂且越来越糊涂了。
军权方面不设限制的后果,便是历经两三百年之后,在外姓将领面前,林家嫡系子嗣享有对林家军的绝对控制权,林家军对林家必须绝对忠诚,惟听从林家之命。再后来西北军也交到林家手中,林家在世家中已经成为庞然巨物。各代夏王自然敬重有加,再不轻易招惹林家。
但林家的处境其实又很微妙,他们处在陵阳,却又游离于陵阳世家之外,子嗣从不在北境之外任职,即便有人选作伴读,十三岁一到,即刻进入新兵驻地受训,从不参与夏国王位继承人之间的纷争。
以林家的地位,想要拿回北境的财政大权,也是很轻易的事情。但林家多年来与夏国王族相安无事,与其说忠诚,不如说是制衡了。若是林家想要改朝换代,夏国一乱起来,西戎、北狄、虞国必定趁火打劫。加上陵阳王族的禁军同世家手中的南军,林家其实也难占到什么便宜。
但无论如何,北境是国中之国,林家是北境之王。在那里,不要说岑季白只是个被封作太厩令的小殿下,就算是夏王本人,也无权号令北境。
岑季白原本盘算着,林家军不信他,便找个他们信的东西。前世他因为林津的缘故,熟悉林家家令,他也见过林戍亲笔信函。青州兵马听从连云关守将杜如桧调遣,而杜如桧听令于林家。加上连云关多年未有战事,杜如桧一个前世的无能守将,性格怯懦,唯林家是从,也不会有胆子反抗林家送来的家令同信函。
岑季白有七成的把握调动青州兵力。趁乱中射杀了杜如桧,伪造家令一事,自然是死无对证又显得极不可能的事情了。
前提是,林津不在场。然而……
第37章 打起来
夏王广二十年秋,北境,云障城。
八百里连云山脉,接天摩云,一直是夏国北部屏障。将夏国北境同北狄的草原、山林相分隔。
秋八月,收割后的稻田留下一片金黄色麦茬。农人在仅存的一片稻子间躬身割稻,吼出几句响亮的歌子。逢上秋收,北军中轮休,一半兵士会就近帮忙抢收。不过眼前这片景象,已经是抢收之后仅剩的一点稻子了。连云山脉分隔南北,北部少雨干旱,南部却是关内小江南,气候较为湿润,日照也充足,适合作物生长。
林津打起车帘,侧了头去,好奇地看着外头景象。
强烈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洒了层明亮耀眼的光晕,那几道固执的疤痕也被迫显现出一种柔和来。林津看着窗外,而岑季白靠在车厢另一侧,无声地看着林津。
田野间弥漫着成熟而丰饶的气息,微熏的香甜味道渗进车厢,让人生出几分惬意的困倦感。这气氛过于安闲,岑季白便有些迷糊地睡了过去,他身子轻晃着向一侧倒去。只是将倒未倒之际,林津顺手捞了一把,将他带入怀中。看着他安静的睡颜,林津弯了弯眼睛,便也阖目睡了过去。
岑季白不知道自己怎么连在车厢内打个小盹都非得往林津身上靠去,但次数渐多,他发现林津并不介意这种事,便任由自己占着这个便宜。
这一年来,打着相马的旗号,他从西北荒漠一路相到了北境云障城。日子不快不慢,恰好在秋八月,初九,离北狄攻破连云关,还有六天。
云障城北六十里,便是连云关。
林家军守在这里几百年,连云关早已不只是一座关隘,而是发展成为一座屯粮驻兵,也供北军日常消遣的北部重镇。
关隘北部常年闭锁,只在北军出关迎敌时开启。偶或有斥候查探北狄情势。但上百年来,北狄人好像遗忘了这道通向北三州中最丰饶土地的关隘,有时候在关外活动,也是离得远远的。小镇南面没有城墙,只是设立路障,入关者需要持路引接受卫兵再三盘问,核查身份。并不因连云关特为重要的缘故,而是北境三州,进入任何一座城镇,都须要在指定之处办理路引,这也是地方敛财的手段。
等待进入连云城时,岑季白下了马车,在路边茶寮要了些茶水。这处茶寮,本是供农人休憩饮茶的地方。
“今年倒是好收成,不过我听说北边儿可是大旱了一年了。牛羊连草料都吃不上了,活活饿死,渴死……”邻座一个精壮汉子,正与同伴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