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1 / 4)
她走的时候,好几个侄子都还是单身呢,回来以后,适龄的都已经定了亲事,有婚期早的,过了年就可以大婚了。
比如弘昱,比如弘晳。
弘昱已经被立为世子了,是今年直郡王送过来的折子,不过这个世子立不立,也没有多少区别,直郡王出海,直郡王府当家的就是弘昱。
弘晳却是今年定了亲事后才被放出来,包括废太子的其他儿子,也一并被放出来了,到了可以办差的年纪,那就给安排差事,有叔叔们帮着带,位置虽不要紧,但也是历练。
没到可以办差的年纪,就去上书房读书,也没什么特别的待遇,四爷之所以把这些孩子都放出来,也不是为了施恩,而是他已经可以彻底掌控局面了。
这些孩子放出来,不会再被人当做虎皮扯大旗,他也不是要做给天下人看,以图什么好名声的,只是不忍心让二哥的孩子一辈子都跟着圈禁。
就连二哥,他也已经考虑着放出来了,要给二哥一个安排,无论是待在大清也好,还是出海也好,底下的弟弟们都已经封爵了,二哥也总不好一直是个光头阿哥。
这些事儿四爷也就是能跟十四弟商量商量,与其说是商量,倒不如说是倾诉。
在直郡王和废太子这两个人上,说什么都过于敏感,旁人不敢发表什么意见,也就十四弟,还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既不会诚惶诚恐,有了意见也会直接说出来。
从他和十四弟身上,他倒是一直希望弘晖也能有这么个弟弟,只可惜皇后跟齐妃的关系一直不太好,两个小儿子又太小了,弘晖现在正是忙的时候,压根儿就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跟弟弟相处。
更何况,还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像他跟十四弟这样,感情更深厚些。
许是没有缘分吧,他与皇后努力了多年,也没能给弘晖添个一母同胞的弟弟。
在做阿玛这件事情上,总是天真了几分,明明他也是从康熙年那么激烈的夺嫡当中走过来的,知道在皇室兄弟反目是多常见的一件事儿,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又不想着拿过往的经验往上套。
总还是有例外的,比如他和十四弟,就一直没红过脸,当年追缴户部欠银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四!四弟一力扛下了所有的污名。
这段经历,四爷后来也就只跟弘晖提起过,这是他心里边最为柔软的地方,所以对于大哥二哥他们,对于余下的那些兄弟们,他也尽可能的让这些人活得自在些。
上书房的学生现在是越来越多,谁让先帝的儿子多呢,孙子可不就得多,若是家中有嫡出的还好,只嫡出的那个到上书房来读书,若是没有嫡出的,那一来就是好几个,世子之位没定下来,光论长可不太能说服人。
阿哥所如今都有些不够住的了,四爷干脆批了一块地给工部,用来建皇家学院,到时候把皇室子弟都塞进去,嫡出的也好,庶出的也好,都别想着吃白饭,反正一块学习,也不会影响到爵位的继承。
弘晖跟弘时已经结业了,这不是还有弘历跟弘昼,两个小家伙都已经四周岁,过年就是五岁的人了,等皇家学院建成的时候,正好可以进去读书。
建一处皇家学院对工部来说并不是难事,尤其是在勤亲王的指挥下,走的是简朴风,而不是奢华风。
跟上书房和阿哥所比起来,皇家学院读书的地方,安排的院落倒是比较多,虽然并不奢华,但还是很大气的,尤其是演武场,绝对是跟勤亲王府一脉相承的风格。
就是这住宿的地方,跟阿哥所那是万万没得比,每个人就只能分得两间房,一间住人,一间放东西,而且是五个人一处院子,连个独门独院都没有。
要知道勤亲王自己的儿子都还在读书的年纪呢,等到建成之后,那也是要住进来的,有这么坑自己儿子的吗。
工部官员在心里头的碎碎念,胤祯能猜到几分,不过读书的时候本就不是为了享受的,跟丰台大营的住宿条件比起来,这已经很好了。
想当年他读书的时候,别说一个人坐拥两间宿舍了,连二分之一间房分不到,通常情况下都是六个人住一间房。
他的儿子和侄子们,能够一个人拥有两间房,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没必要把住得地方弄得那么阔气。
真要是为他们好,还不如调整一下作息时间,每个月休息的时间再多增加上一两天,也省得小小年纪睡不足觉,到时候再影响长个子。
读书的地方都已经从宫里搬到宫外了,想改一改作息就更不困难了,胤祯有把握四哥会同意。
之前皇阿玛孝期未过,不能什么东西都改,但如今看不顺眼的东西,改也就改了。
雍正五年就是在一片祥和当中到来的,开年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封废太子为理亲王,工部又多了项差事,建理亲王府。
第二道圣旨是封九贝勒为敏郡王。 ↑返回顶部↑
比如弘昱,比如弘晳。
弘昱已经被立为世子了,是今年直郡王送过来的折子,不过这个世子立不立,也没有多少区别,直郡王出海,直郡王府当家的就是弘昱。
弘晳却是今年定了亲事后才被放出来,包括废太子的其他儿子,也一并被放出来了,到了可以办差的年纪,那就给安排差事,有叔叔们帮着带,位置虽不要紧,但也是历练。
没到可以办差的年纪,就去上书房读书,也没什么特别的待遇,四爷之所以把这些孩子都放出来,也不是为了施恩,而是他已经可以彻底掌控局面了。
这些孩子放出来,不会再被人当做虎皮扯大旗,他也不是要做给天下人看,以图什么好名声的,只是不忍心让二哥的孩子一辈子都跟着圈禁。
就连二哥,他也已经考虑着放出来了,要给二哥一个安排,无论是待在大清也好,还是出海也好,底下的弟弟们都已经封爵了,二哥也总不好一直是个光头阿哥。
这些事儿四爷也就是能跟十四弟商量商量,与其说是商量,倒不如说是倾诉。
在直郡王和废太子这两个人上,说什么都过于敏感,旁人不敢发表什么意见,也就十四弟,还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气,既不会诚惶诚恐,有了意见也会直接说出来。
从他和十四弟身上,他倒是一直希望弘晖也能有这么个弟弟,只可惜皇后跟齐妃的关系一直不太好,两个小儿子又太小了,弘晖现在正是忙的时候,压根儿就抽不出多少时间来跟弟弟相处。
更何况,还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像他跟十四弟这样,感情更深厚些。
许是没有缘分吧,他与皇后努力了多年,也没能给弘晖添个一母同胞的弟弟。
在做阿玛这件事情上,总是天真了几分,明明他也是从康熙年那么激烈的夺嫡当中走过来的,知道在皇室兄弟反目是多常见的一件事儿,但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又不想着拿过往的经验往上套。
总还是有例外的,比如他和十四弟,就一直没红过脸,当年追缴户部欠银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四!四弟一力扛下了所有的污名。
这段经历,四爷后来也就只跟弘晖提起过,这是他心里边最为柔软的地方,所以对于大哥二哥他们,对于余下的那些兄弟们,他也尽可能的让这些人活得自在些。
上书房的学生现在是越来越多,谁让先帝的儿子多呢,孙子可不就得多,若是家中有嫡出的还好,只嫡出的那个到上书房来读书,若是没有嫡出的,那一来就是好几个,世子之位没定下来,光论长可不太能说服人。
阿哥所如今都有些不够住的了,四爷干脆批了一块地给工部,用来建皇家学院,到时候把皇室子弟都塞进去,嫡出的也好,庶出的也好,都别想着吃白饭,反正一块学习,也不会影响到爵位的继承。
弘晖跟弘时已经结业了,这不是还有弘历跟弘昼,两个小家伙都已经四周岁,过年就是五岁的人了,等皇家学院建成的时候,正好可以进去读书。
建一处皇家学院对工部来说并不是难事,尤其是在勤亲王的指挥下,走的是简朴风,而不是奢华风。
跟上书房和阿哥所比起来,皇家学院读书的地方,安排的院落倒是比较多,虽然并不奢华,但还是很大气的,尤其是演武场,绝对是跟勤亲王府一脉相承的风格。
就是这住宿的地方,跟阿哥所那是万万没得比,每个人就只能分得两间房,一间住人,一间放东西,而且是五个人一处院子,连个独门独院都没有。
要知道勤亲王自己的儿子都还在读书的年纪呢,等到建成之后,那也是要住进来的,有这么坑自己儿子的吗。
工部官员在心里头的碎碎念,胤祯能猜到几分,不过读书的时候本就不是为了享受的,跟丰台大营的住宿条件比起来,这已经很好了。
想当年他读书的时候,别说一个人坐拥两间宿舍了,连二分之一间房分不到,通常情况下都是六个人住一间房。
他的儿子和侄子们,能够一个人拥有两间房,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没必要把住得地方弄得那么阔气。
真要是为他们好,还不如调整一下作息时间,每个月休息的时间再多增加上一两天,也省得小小年纪睡不足觉,到时候再影响长个子。
读书的地方都已经从宫里搬到宫外了,想改一改作息就更不困难了,胤祯有把握四哥会同意。
之前皇阿玛孝期未过,不能什么东西都改,但如今看不顺眼的东西,改也就改了。
雍正五年就是在一片祥和当中到来的,开年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封废太子为理亲王,工部又多了项差事,建理亲王府。
第二道圣旨是封九贝勒为敏郡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