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 / 4)
“那样才能显得出九哥来,这比抄好几年的佛经都管用,我若是九哥,不光是要去户部还银子,还会敲锣打鼓的把银子给还了,要让皇阿玛知道,让所有人都知道,九哥是向着皇阿玛的,还这银子不是为了兄弟之情,也不是为了家国大义,而是为了与皇阿玛的父子之情。”
胤祯可是没有胡说,他站在九哥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想,肯定办得出来敲锣打鼓还银子这事儿。
银子都堆府里头有什么用,又不是不够花的,倒不如花钱买个安心,花钱表明向皇阿玛表明真心,日后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别的,皇阿玛又不是心里没数,自然会给些优待。
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不会吃亏的,九哥怎么就算不明白呢。
九爷几乎被十四弟的逻辑给整懵了,银子他舍不得,可大是大非他是能想明白的。
要说他现在最缺什么,那当然是缺爵位了,十四都已经是贝勒了,他这个当哥哥的还是个光头阿哥,自己都觉得丢人。
爵位当然是由皇上来决定的,只要老爷子没死,太子和直郡王那都是说了不算的。
所以讨好老爷子是很有必要的,日日抄写佛经很大一方面不也是为了讨好老爷子。
跟坚持每天都抄写佛经比起来,往外拿上八万两银子好像也还能接受,后者明显要比前者简单得多。
“那我就算是给十四弟一个面子,这银子还也就还了,就当是孝敬皇阿玛了,不过一路敲锣打鼓的去是不是太张扬了点,有没有能让大伙都知道,但不会显得太夸张的做法?”
敲锣打鼓,亏十四弟想得出来,除了婚丧之外,也就耍猴戏的才会敲锣打鼓了,他又不是去唱戏。
“那好说,九哥到时候别还银票,轻飘飘的旁人也见不着,换成白银,让人抬着箱子去,要是嫌不够显数量的话,那就把一部分兑成铜板,照样显眼,平民百姓或许不会关注,但满朝的文武大臣如今都盯着户部呢,你只要把箱子搬到户部衙门,该知道的基本上就全都知道了。”
欠债人的心理,如今他多少也能摸到几分了,不就是想着法不责众,抻着不想还,最好是所有人都别换,大家一个阵营,皇阿玛总不可能把儿子和满朝文武大臣都罚个遍。
要知道老爷子可是要面子的主,哪家的债主会等到自己快被借成穷光蛋了,才想着讨债的。
若是换做胤祯,早多少年就把这些欠银给讨回来了,也不会安排自己的儿子去讨债,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什么样的债要不回来,实在不行那就抄家,反正抄出来的都是自己的银子。
至于史书上怎么写,后世之人怎么评论,他可不像老爷子那么在意,现世之人怎么说,他尚且都不在意呢。
第46章 一更
老爷子爱惜名声,但他的儿子们却并非都是爱惜名声的主儿。
比如胤祯,比如十爷。
九爷还是有几分爱面子的,虽然把银票兑换成了白银,让下人抬着箱子去户部还银,但到底是没听十四弟的主意,把白银兑换成铜板再抬着过去。
十爷可没那么阔绰,上哪儿一下子掏出八万两白银去,若是没有改建府邸的时候,或许福晋还能支援上一大半,但如今福晋兜里也不剩多少了。
这世上跟他最是亲近的,只有两人,一人是福晋,另一人就是九哥了,甚至后者比前者都要来的亲近。
八万两白银九哥给他出了六万两,这可真够意思的了,他若是求到皇阿玛跟前去,皇阿玛都未必有九哥这般大方,这还是九哥主动给他送来的。
九哥没有全盘接受十四弟的建议,他接受啊,不就是把声势弄浩大些吗,面子值几个钱,当然不如里子来的重要。
十爷让人跑了好几家钱庄,才把所有的白银都兑换成了铜板,装了几百箱子,两个人抬一箱子,光是送钱的队伍就足够长了,更别提前边还有开道的了。
十爷自个儿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后边紧跟着的是六个阿哥府的侍卫,再后边是十几个敲锣打鼓的人,他专门让人请过来的,最后才是抬钱的人。
九爷在看见这阵势的时候,特别庆幸十弟为了准备这些东西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他们兄弟俩还银子的时间刚好岔开,不会让旁人误会,这阵势里头也有他的一份。
颜面算是保住了一半吧。
作为出主意的人,胤祯都没想到十哥居然能全盘接受,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倒是好事儿,前边儿都已经树立好榜样了,后边的人就该掂量掂量,是不是应该顺势而为。
胤祯忙着的时候,四贝勒和十三爷也没闲着,已经让人把明细送到各个兄弟们那里去了,太子爷和直郡王那里他们俩还亲自跑了一趟。 ↑返回顶部↑
胤祯可是没有胡说,他站在九哥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想,肯定办得出来敲锣打鼓还银子这事儿。
银子都堆府里头有什么用,又不是不够花的,倒不如花钱买个安心,花钱表明向皇阿玛表明真心,日后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别的,皇阿玛又不是心里没数,自然会给些优待。
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不会吃亏的,九哥怎么就算不明白呢。
九爷几乎被十四弟的逻辑给整懵了,银子他舍不得,可大是大非他是能想明白的。
要说他现在最缺什么,那当然是缺爵位了,十四都已经是贝勒了,他这个当哥哥的还是个光头阿哥,自己都觉得丢人。
爵位当然是由皇上来决定的,只要老爷子没死,太子和直郡王那都是说了不算的。
所以讨好老爷子是很有必要的,日日抄写佛经很大一方面不也是为了讨好老爷子。
跟坚持每天都抄写佛经比起来,往外拿上八万两银子好像也还能接受,后者明显要比前者简单得多。
“那我就算是给十四弟一个面子,这银子还也就还了,就当是孝敬皇阿玛了,不过一路敲锣打鼓的去是不是太张扬了点,有没有能让大伙都知道,但不会显得太夸张的做法?”
敲锣打鼓,亏十四弟想得出来,除了婚丧之外,也就耍猴戏的才会敲锣打鼓了,他又不是去唱戏。
“那好说,九哥到时候别还银票,轻飘飘的旁人也见不着,换成白银,让人抬着箱子去,要是嫌不够显数量的话,那就把一部分兑成铜板,照样显眼,平民百姓或许不会关注,但满朝的文武大臣如今都盯着户部呢,你只要把箱子搬到户部衙门,该知道的基本上就全都知道了。”
欠债人的心理,如今他多少也能摸到几分了,不就是想着法不责众,抻着不想还,最好是所有人都别换,大家一个阵营,皇阿玛总不可能把儿子和满朝文武大臣都罚个遍。
要知道老爷子可是要面子的主,哪家的债主会等到自己快被借成穷光蛋了,才想着讨债的。
若是换做胤祯,早多少年就把这些欠银给讨回来了,也不会安排自己的儿子去讨债,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人,什么样的债要不回来,实在不行那就抄家,反正抄出来的都是自己的银子。
至于史书上怎么写,后世之人怎么评论,他可不像老爷子那么在意,现世之人怎么说,他尚且都不在意呢。
第46章 一更
老爷子爱惜名声,但他的儿子们却并非都是爱惜名声的主儿。
比如胤祯,比如十爷。
九爷还是有几分爱面子的,虽然把银票兑换成了白银,让下人抬着箱子去户部还银,但到底是没听十四弟的主意,把白银兑换成铜板再抬着过去。
十爷可没那么阔绰,上哪儿一下子掏出八万两白银去,若是没有改建府邸的时候,或许福晋还能支援上一大半,但如今福晋兜里也不剩多少了。
这世上跟他最是亲近的,只有两人,一人是福晋,另一人就是九哥了,甚至后者比前者都要来的亲近。
八万两白银九哥给他出了六万两,这可真够意思的了,他若是求到皇阿玛跟前去,皇阿玛都未必有九哥这般大方,这还是九哥主动给他送来的。
九哥没有全盘接受十四弟的建议,他接受啊,不就是把声势弄浩大些吗,面子值几个钱,当然不如里子来的重要。
十爷让人跑了好几家钱庄,才把所有的白银都兑换成了铜板,装了几百箱子,两个人抬一箱子,光是送钱的队伍就足够长了,更别提前边还有开道的了。
十爷自个儿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后边紧跟着的是六个阿哥府的侍卫,再后边是十几个敲锣打鼓的人,他专门让人请过来的,最后才是抬钱的人。
九爷在看见这阵势的时候,特别庆幸十弟为了准备这些东西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于他们兄弟俩还银子的时间刚好岔开,不会让旁人误会,这阵势里头也有他的一份。
颜面算是保住了一半吧。
作为出主意的人,胤祯都没想到十哥居然能全盘接受,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倒是好事儿,前边儿都已经树立好榜样了,后边的人就该掂量掂量,是不是应该顺势而为。
胤祯忙着的时候,四贝勒和十三爷也没闲着,已经让人把明细送到各个兄弟们那里去了,太子爷和直郡王那里他们俩还亲自跑了一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