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2 / 4)
“咱们去教?这不是胡闹吗,万一皇阿玛知道了……”十三爷很是不安。
“万一皇阿玛知道了,也不会如何,咱们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办这事儿也都是出于兄弟姐妹的情谊,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比不过在朝堂上办紧紧实实在在的差事,但咱们都是有姐妹的人,最是能够体会这种心情了,差事什么时候都能办,可等到八姐和十妹出嫁后,想见面都难,到时候日子过得如何,主要还得看她们自己。”
胤祯说起道理来,还是一套一套的:“草原距离京城这么远,山高水长,再加上一些蒙古王爷性情桀骜不驯,做事情不会像咱们一样考虑周全,未必就真的会顾及京城这边。”
相比儿子,皇阿玛是不在乎女儿,但那也是皇家血脉,蒙古各族若是真的对大清心存畏惧,又怎么敢听见公主的性命。
十三哥就算是被皇阿玛看重,被太子看中,对八姐和十妹的婚事可能影响也不是很大。
“我陪着十三哥一起,公主所尚未出嫁的公主,也不只八姐和十妹,若是其他人想来,也可以一起,将来去了草原上,也都是彼此的帮衬,但凡能受益一二,你我就不算是白忙活一场。”
对胤祯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一则可以帮助这些将来会去抚蒙的公主们,二则,十三哥把精力放在公主所,就没那么多精力放在朝堂上了。
太子本就看他不惯,十三哥与他来往密切,太子这性子也不是大方的人,十三哥怕是要受他带累,被太子不喜。
如此正好,十三哥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主动权,若是太子可以主动把十三哥踢出来,这局也算是破了。
此为阳谋,十三哥应当也能看得明白,如何取舍,就看十三哥自己怎么选择了。
十三爷的段位可比胤祯想象的高多了,他不能主动疏远太子,但太子疏远他,那就是另当别论了,即便是皇阿玛,该怪也应该去怪太子。
不过,他们兄弟俩就这么没名没分的,跑到公主所去教人,不妥当。
师出无名,既容易惹人说嘴,办事也容易被掣肘。
“我回去写封奏折,回头咱们先交给四哥看看,然后再上呈给皇阿玛,这是好事,远也没必要偷偷摸摸的办。”
十三爷已经是有了主意,还多亏了十四弟给他提醒,所有可能会去抚蒙的公主,都应当接受这样的教育,等日后去了草原上,不光她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扶持,这样大的一股力量也可以反馈给大清。
皇阿玛每隔几年就要出巡塞外,皇家的公主几乎全都要嫁到草原上去,连十哥都是娶了草原上的女儿。
这一桩桩、一件件,就说明皇阿玛对草原上各族相当的不放心,皇家的公主嫁过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那几乎是生死难测,跟闯鬼门关也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这些公主能够成为大清安插在草原各部的棋子,而不是作为一个牺牲品,就算是被一些所谓的文人暗讽几句,那也是可以付出的代价。
皇阿玛尽管爱面子,但面对有可能带来的这么大的利益,不会不同意的。
十三爷远比十四要更了解自己的皇阿玛,从小到大,揣测皇阿玛的心思,几乎已经是他们这些皇子阿哥,不,应当说是紫禁城里的男男女女们,下意识的行为了。
能够成为备受康熙宠爱的皇子,十四更多靠的是运气,误打误撞,入了康熙的眼,十三靠的就全是自己的实力了,无论是他办事的能力,还是他揣摩上意的能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胤祯不过是隔了一日,便瞧见了十三哥亲自写的奏折。
这上面半分未提兄妹之情,提的全是家国大义,与其说是为公主们争取利益,倒不如说是在为大清排兵布阵。
胤祯现在已经很习惯这种感受了,他虽是聪明人,但毕竟是少了从小的这种熏陶,又误入王者小分队,所见之人,皆是高手。
心里面有点挫败也是正常的。
在胤祯看来,这封已经足够完美的奏折,到了四哥手里,也还是被改了改。
所谓改动,只是在中间多加了几句,奏折里面提到的不仅仅是住在公主所里的公主,还有郡王府、贝勒府的格格们,也包括太子爷的嫡女。
这些女子将来都是有可能去抚蒙的,做皇阿玛的女儿不容易,做皇阿玛的孙女又何尝容易,倒还不如普通的宗室。
“不过皇阿玛未必会让你们俩来负责这事儿。”四贝勒提醒道,就算是十三弟和十四弟主动请缨,皇阿玛同意的可能性也很小。
十三爷在动手写这份奏折的时候,就已经想过了,“这张章程既是咱们拿出来的,那完全可以再多准备些东西,只要足够充分,皇阿玛应该会考虑的。” ↑返回顶部↑
“万一皇阿玛知道了,也不会如何,咱们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办这事儿也都是出于兄弟姐妹的情谊,可能在外人看来,这比不过在朝堂上办紧紧实实在在的差事,但咱们都是有姐妹的人,最是能够体会这种心情了,差事什么时候都能办,可等到八姐和十妹出嫁后,想见面都难,到时候日子过得如何,主要还得看她们自己。”
胤祯说起道理来,还是一套一套的:“草原距离京城这么远,山高水长,再加上一些蒙古王爷性情桀骜不驯,做事情不会像咱们一样考虑周全,未必就真的会顾及京城这边。”
相比儿子,皇阿玛是不在乎女儿,但那也是皇家血脉,蒙古各族若是真的对大清心存畏惧,又怎么敢听见公主的性命。
十三哥就算是被皇阿玛看重,被太子看中,对八姐和十妹的婚事可能影响也不是很大。
“我陪着十三哥一起,公主所尚未出嫁的公主,也不只八姐和十妹,若是其他人想来,也可以一起,将来去了草原上,也都是彼此的帮衬,但凡能受益一二,你我就不算是白忙活一场。”
对胤祯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一则可以帮助这些将来会去抚蒙的公主们,二则,十三哥把精力放在公主所,就没那么多精力放在朝堂上了。
太子本就看他不惯,十三哥与他来往密切,太子这性子也不是大方的人,十三哥怕是要受他带累,被太子不喜。
如此正好,十三哥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主动权,若是太子可以主动把十三哥踢出来,这局也算是破了。
此为阳谋,十三哥应当也能看得明白,如何取舍,就看十三哥自己怎么选择了。
十三爷的段位可比胤祯想象的高多了,他不能主动疏远太子,但太子疏远他,那就是另当别论了,即便是皇阿玛,该怪也应该去怪太子。
不过,他们兄弟俩就这么没名没分的,跑到公主所去教人,不妥当。
师出无名,既容易惹人说嘴,办事也容易被掣肘。
“我回去写封奏折,回头咱们先交给四哥看看,然后再上呈给皇阿玛,这是好事,远也没必要偷偷摸摸的办。”
十三爷已经是有了主意,还多亏了十四弟给他提醒,所有可能会去抚蒙的公主,都应当接受这样的教育,等日后去了草原上,不光她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扶持,这样大的一股力量也可以反馈给大清。
皇阿玛每隔几年就要出巡塞外,皇家的公主几乎全都要嫁到草原上去,连十哥都是娶了草原上的女儿。
这一桩桩、一件件,就说明皇阿玛对草原上各族相当的不放心,皇家的公主嫁过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那几乎是生死难测,跟闯鬼门关也没什么区别了。
如果这些公主能够成为大清安插在草原各部的棋子,而不是作为一个牺牲品,就算是被一些所谓的文人暗讽几句,那也是可以付出的代价。
皇阿玛尽管爱面子,但面对有可能带来的这么大的利益,不会不同意的。
十三爷远比十四要更了解自己的皇阿玛,从小到大,揣测皇阿玛的心思,几乎已经是他们这些皇子阿哥,不,应当说是紫禁城里的男男女女们,下意识的行为了。
能够成为备受康熙宠爱的皇子,十四更多靠的是运气,误打误撞,入了康熙的眼,十三靠的就全是自己的实力了,无论是他办事的能力,还是他揣摩上意的能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胤祯不过是隔了一日,便瞧见了十三哥亲自写的奏折。
这上面半分未提兄妹之情,提的全是家国大义,与其说是为公主们争取利益,倒不如说是在为大清排兵布阵。
胤祯现在已经很习惯这种感受了,他虽是聪明人,但毕竟是少了从小的这种熏陶,又误入王者小分队,所见之人,皆是高手。
心里面有点挫败也是正常的。
在胤祯看来,这封已经足够完美的奏折,到了四哥手里,也还是被改了改。
所谓改动,只是在中间多加了几句,奏折里面提到的不仅仅是住在公主所里的公主,还有郡王府、贝勒府的格格们,也包括太子爷的嫡女。
这些女子将来都是有可能去抚蒙的,做皇阿玛的女儿不容易,做皇阿玛的孙女又何尝容易,倒还不如普通的宗室。
“不过皇阿玛未必会让你们俩来负责这事儿。”四贝勒提醒道,就算是十三弟和十四弟主动请缨,皇阿玛同意的可能性也很小。
十三爷在动手写这份奏折的时候,就已经想过了,“这张章程既是咱们拿出来的,那完全可以再多准备些东西,只要足够充分,皇阿玛应该会考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