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3 / 4)
宣室殿的一场闹剧闹得人尽皆知后,雍极宫安静了足足月余。
也不知英宗是如何说服的宣德皇后的,月后,那孩子得以认祖归宗,记入宗室玉牒,得封宁王。
石破天惊的开头,一波三折的过程,还有峰回路转的结尾,一并组成一桩精彩绝伦的奇闻轶事,民间不知多少闲人将此事假托前朝,改头换面地或书于之上。
以至于令嘉对这桩十几年前奇事都有所耳闻。以她看来,说不定哪日殷朝都被改朝换代了,这件奇事还会活跃在民间说书人的口中。
萧彻轻嘲道:“连你都听说过,可见真是善事不传,恶事千里。”
令嘉无暇计较“连你”两字透出的歧视,只专心等待他的下文。
“……真正碰了那宫女的人是明烈太子。只是碰上晚间昏暗,那宫女未看清明烈太子的脸,只是身处两仪殿,又见得他袍上绣有龙纹,便将他当做是祖父。明烈太子原是酒醉才碰了这宫女,清醒后并未将这当一回事。祖父得知此事后,未免此事污了明烈太子的名声,便暗自派人将她打发出宫。只那宫女不知,便以为是祖母打发的她。”
“宣德皇后不知?”
“一开始是不知。”
“……”
令嘉想着宁王初入宫时闹出的那场风波,都不知是同情白白喝了杯毒酒的宣德皇后好,还是同情给儿子背了黑锅的英宗好,不过最倒霉的大约是宁王的那个生母。单冲她生了明烈太子的独子,怎么着她也有一场富贵能享,谁知竟阴差阳错枉送了性命。不过也莫怪性烈如宣德皇后后来竟容下了宁王,原来那是她的亲孙子。
“……萧荧出现在之时,明烈太子已逝去三年,彼时父皇羽翼已丰,祖父和祖母便认了他做庶子。”
父母为子孙计深远。英宗虽是天下至尊,也无法免俗。
明烈太子已逝,宁王为其唯一遗留骨血,又是男丁,难免身陷旁人谋算。于是英宗宁自污声名,将他认做庶子。没了明烈太子遗子的身份在,宁王自然无法借用明烈太子的名分名声,如此皇帝自也就不会把他当一回事去计较。反之,皇帝许还会善待他,以挽回名声。
如此,虽无望尊位,但一生的富贵安宁总是有的。
“……父皇曾在祖父临终前,以性命和后代起誓,保宁王一世尊贵无虞,只要他不涉谋逆,无论什么过错,皆不可论其罪。纵涉谋逆,亦要待其留下血脉,方可处置。”
令嘉沉默好一会,问道:“宁王可知道此事?”
“当年父皇是在祖父病床前发的誓,当时并无旁人在侧,我也是在给祖父侍疾时偶然听得。只不过——”萧彻语气忽地带了点幽深意味,“——他应是知晓的,且是小时候就知晓了。”
令嘉不禁一怔,“殿下如何这般肯定?”
“他自幼就敌视于我,大约是惦记着生母的死,记恨祖父和祖母,继而迁怒到我的身上。他与我私斗之时,曾说漏过。”
萧彻之前还说知道这誓言的人只英宗、皇帝和他,排除掉已逝的英宗,如今又说宁王知晓此事,那么向他透露这事的人……便只有皇帝了。
而皇帝这么做的用意……
令嘉轻声念道:“郑伯克段于鄢。”
当一个孩子知晓他可以肆无忌惮地犯错而不用受任何惩罚,那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若再辅以恶意的引导,又会如何?
罚不惩谓之纵恶,纵小恶终至大患。
可这“大患”不过是于其他人而言,于皇帝却正是“不患”。
一个无所顾忌的恶人与一个废人也是无异了。
“可我观宁王往日行事,虽有不当之处,但还不至过分。”
“萧荧自幼性情就有些暴戾,稍有不顺,便会动手。即便是对着大哥,也从不留手,父皇对此少有责罚,反颇为纵容。他离宫开府之前,他的殿里大约每个月都要死上几个服侍的宫女内侍。出宫后,他的性情倒是好了许多,这种事发生得也就少了。”
萧彻语意不明地评道:“他是一个聪明人。” ↑返回顶部↑
也不知英宗是如何说服的宣德皇后的,月后,那孩子得以认祖归宗,记入宗室玉牒,得封宁王。
石破天惊的开头,一波三折的过程,还有峰回路转的结尾,一并组成一桩精彩绝伦的奇闻轶事,民间不知多少闲人将此事假托前朝,改头换面地或书于之上。
以至于令嘉对这桩十几年前奇事都有所耳闻。以她看来,说不定哪日殷朝都被改朝换代了,这件奇事还会活跃在民间说书人的口中。
萧彻轻嘲道:“连你都听说过,可见真是善事不传,恶事千里。”
令嘉无暇计较“连你”两字透出的歧视,只专心等待他的下文。
“……真正碰了那宫女的人是明烈太子。只是碰上晚间昏暗,那宫女未看清明烈太子的脸,只是身处两仪殿,又见得他袍上绣有龙纹,便将他当做是祖父。明烈太子原是酒醉才碰了这宫女,清醒后并未将这当一回事。祖父得知此事后,未免此事污了明烈太子的名声,便暗自派人将她打发出宫。只那宫女不知,便以为是祖母打发的她。”
“宣德皇后不知?”
“一开始是不知。”
“……”
令嘉想着宁王初入宫时闹出的那场风波,都不知是同情白白喝了杯毒酒的宣德皇后好,还是同情给儿子背了黑锅的英宗好,不过最倒霉的大约是宁王的那个生母。单冲她生了明烈太子的独子,怎么着她也有一场富贵能享,谁知竟阴差阳错枉送了性命。不过也莫怪性烈如宣德皇后后来竟容下了宁王,原来那是她的亲孙子。
“……萧荧出现在之时,明烈太子已逝去三年,彼时父皇羽翼已丰,祖父和祖母便认了他做庶子。”
父母为子孙计深远。英宗虽是天下至尊,也无法免俗。
明烈太子已逝,宁王为其唯一遗留骨血,又是男丁,难免身陷旁人谋算。于是英宗宁自污声名,将他认做庶子。没了明烈太子遗子的身份在,宁王自然无法借用明烈太子的名分名声,如此皇帝自也就不会把他当一回事去计较。反之,皇帝许还会善待他,以挽回名声。
如此,虽无望尊位,但一生的富贵安宁总是有的。
“……父皇曾在祖父临终前,以性命和后代起誓,保宁王一世尊贵无虞,只要他不涉谋逆,无论什么过错,皆不可论其罪。纵涉谋逆,亦要待其留下血脉,方可处置。”
令嘉沉默好一会,问道:“宁王可知道此事?”
“当年父皇是在祖父病床前发的誓,当时并无旁人在侧,我也是在给祖父侍疾时偶然听得。只不过——”萧彻语气忽地带了点幽深意味,“——他应是知晓的,且是小时候就知晓了。”
令嘉不禁一怔,“殿下如何这般肯定?”
“他自幼就敌视于我,大约是惦记着生母的死,记恨祖父和祖母,继而迁怒到我的身上。他与我私斗之时,曾说漏过。”
萧彻之前还说知道这誓言的人只英宗、皇帝和他,排除掉已逝的英宗,如今又说宁王知晓此事,那么向他透露这事的人……便只有皇帝了。
而皇帝这么做的用意……
令嘉轻声念道:“郑伯克段于鄢。”
当一个孩子知晓他可以肆无忌惮地犯错而不用受任何惩罚,那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若再辅以恶意的引导,又会如何?
罚不惩谓之纵恶,纵小恶终至大患。
可这“大患”不过是于其他人而言,于皇帝却正是“不患”。
一个无所顾忌的恶人与一个废人也是无异了。
“可我观宁王往日行事,虽有不当之处,但还不至过分。”
“萧荧自幼性情就有些暴戾,稍有不顺,便会动手。即便是对着大哥,也从不留手,父皇对此少有责罚,反颇为纵容。他离宫开府之前,他的殿里大约每个月都要死上几个服侍的宫女内侍。出宫后,他的性情倒是好了许多,这种事发生得也就少了。”
萧彻语意不明地评道:“他是一个聪明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