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李世民乘火车(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铁路这东西岳山也没修过,也没见别人修过,大家都没经验,只能按照老思维老办法加上一定创新来尝试。
  老思维老办法是打牢固的地基,就按照修筑驰道的标准来。
  先把路面夯实,铺上一层细沙继续夯,然后在铺碎石子,上面垫枕木铺设钢轨。虽然进度比较慢,但足够安全。
  这里还有几件比较有趣的地方,其中之一是火车掉头问题。
  现在的蒸汽火车头还不具备双向行驶的能力,走到头之后必须要调头才行,这就是个大难题了。
  岳山前世也是只见过火车跑没见过它调头啊,这可咋整?
  然后还是田顺谷等人想到的办法,修一个大转盘,把火车开到转盘上旋转一百八十度再开下来就行了。
  岳山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修了一个大转盘试了试,发现还真行。
  虽然不知道前世的火车是怎么调头的,但这个大转盘确实解决的这个问题。所以修筑铁路的时候,也同时在渭水河码头和长安这边修建了大转盘。
  还有一个是担心有人在铁轨上放石头等障碍物把火车顶翻——某些抗战神剧上就出现过类似的镜头。
  岳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几分钟就被田顺谷等人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在火车头前方加一块挡板,稍微大一点的东西会被挡板给推走,特别小的根本就不用理会,直接就碾碎了。
  如果还害怕有人在上面放树桩之类的……那就只能让开火车的人多留意路况,同时加派巡逻人员了。
  第三个问题是载人车厢的窗户,总不能用木头封死吧?用纸糊肯定不行。岳山找到长孙无垢,从玻璃制作厂定制了大量的加厚玻璃。
  第四个就是轨距——两条铁轨间的距离。
  前世关于轨距有很多传说,有说是两匹马的屁股宽,有说是古罗马车辙印的宽度等等。
  国际标准轨距是多少岳山忘了,没办法,那个数字并不是一个整数而是有整有零,不是专业人员谁记它干啥。
  再说了这个标准只是从一开始延续下来的,宽一点窄一点都行。
  所以在当初考虑铁轨、制造火车的时候,岳山根据估测设定为一米五的轨距。以后大唐的轨距标准都要按照这个来,甚至整个世界都要接受这个标准。
  具体的场景是这样的:岳山两手拿着一把铜尺比划了一下,说了句就一米五了。
  然后这个过程被一旁的田顺谷给完整了记录了下来,不知道后世人看到这一段记录会是什么心情。
  火车轨距居然是这么定下的,太……随意轻率草率了吧。
  轨道铺设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问题——这条铁路不是比笔直的,中间有不少小弯曲,这要带弧度的钢轨。
  这么厚的钢轨折弯本就不容易,还要折成固定的弧度,两根的弧度还要一样,把大家给难住了。
  总不能现场测量制作模具浇铸吧,虽然不是不行,但也太耽误事儿了。
  然后岳山就带着一群工匠‘发明’的折弯机,一个很简单的机械装置,能够调整角度加工出同一弧度的钢轨。
  也幸好现在有了蒸汽机,可以借用机械的力量,否则就算有折弯机也折不动钢轨这种大家伙。即便有了折弯机,也要先把钢轨烧红然后才能折的动。
  总之,这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卡了他们几天的工期,解决之后整个工程就顺利了许多,基本没有在遇到什么难题。
  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这条八十里长的双向轨道终于修好。
  然后就是怎么把火车头和车厢弄到车轨上。这可真把大家伙给难住了……总不能用人抬过去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