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盐票的由来(1 / 4)
朝廷发行这种纸质的凭据?
长孙无忌大惊失色的道:“万万不可呀圣人。”
本来李世民也就是随口一提,见长孙无忌这么大反应也有些惊讶,问道:“为何?”
长孙无忌说道:“盐票说穿了就是一张白纸,本身一文钱都不值,它之所以值钱皆因有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做担保。”
“一旦哪天或者岳候的信誉崩塌,或者棣州盐场倒闭,都会让这些盐票变得一文不值。到那个时候,持有盐票的人至少要掉一块肉,甚至家破人亡。”
“反之亦然,如果市面上盐票数量过多,超过了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能承受的范围,盐票也会跟着贬值。会反过来累及岳候的信誉,让他身败名裂,让棣州盐场倒闭。”
“朝廷发行这种票据拿什么来担保?信誉?朝廷信誉来之不易,岂能轻易使用。”
“且我们的金银铜币实际含金量只有面额的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的不足全是用朝廷信誉做担保,才能得以通行天下。”
“如果我们发行这种票据,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到金银铜币的稳定,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且岳候的盐票只在大宗贸易的时候才用的上,对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一点用处。”
“而我大唐缺的正是供普通百姓使用的小额铜钱,大额的一贯金币百文硬币乃至五十文银币都是足够的。”
“朝廷总不能发行一文两文五文面额的票据吧?发行大额票据对民生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最近几年通过贸易天下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大唐,在加上金银铜矿的开采,已经大大缓解了钱荒带来的压力。”
“再过几年,随着更多的金银铜流入钱荒只会越来越轻。所以朝廷实无必要冒这个险。”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生怕还不能打消李世民的念头,又加重了语气道:
“圣人可还记得蜀汉之际诸葛亮在汉中推行的值百钱?搞得当地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百姓甚至开始以物易物。”
“到现在汉中百姓提起值百钱之事依然骂不绝口,票据的危害还在值百钱之上。”
这个年代还没有正儿八经的钱庄,前几年皇商行开了钱庄,但愿意使用的人并不多,大家还是不习惯把钱放在别人那里。
自然也就没有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挤兑等等词汇。
但长孙无忌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很敏锐的察觉到了纸币的缺点,并用自己能理解的话表述给了李世民听。
至于诸葛亮的值百钱……蜀汉之际民生凋敝,蜀汉政权财政入不敷出,诸葛亮就想到了一个点子,发行值百钱。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文钱当一百文使用——不知道这算不算最早的信用货币,虽然它是金属的,但面额超过了实际价值一百倍。
但蜀汉只是地方政权啊,这种钱出了汉中就没人认,百姓自然也不愿意要。
可当政者一句话你不要也得要,一时间汉中民间是苦不堪言,汉中权贵也是把诸葛亮恨的咬牙切齿。
诸葛亮晚年为什么要六出祁山?难道他不想休养生息等兵强马壮来年再战吗?
不,他很清楚。正因为清楚才不得不这么做。
不打仗会被经济拖垮,不用几年就灭国了。打仗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顺便搏一搏那渺茫的一线生机。
真要是运气好打出去了,那整盘棋就活了。
可惜,司马懿也不是简单人物,也是掐准了这一点。我就不和你正面打,活活拖垮你。最终诸葛亮被熬死,蜀汉被灭。
长孙无忌用值百钱来类比票据在恰当不过了,而且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因为那句话犯了忌讳。 ↑返回顶部↑
长孙无忌大惊失色的道:“万万不可呀圣人。”
本来李世民也就是随口一提,见长孙无忌这么大反应也有些惊讶,问道:“为何?”
长孙无忌说道:“盐票说穿了就是一张白纸,本身一文钱都不值,它之所以值钱皆因有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做担保。”
“一旦哪天或者岳候的信誉崩塌,或者棣州盐场倒闭,都会让这些盐票变得一文不值。到那个时候,持有盐票的人至少要掉一块肉,甚至家破人亡。”
“反之亦然,如果市面上盐票数量过多,超过了岳候的信誉和棣州盐场能承受的范围,盐票也会跟着贬值。会反过来累及岳候的信誉,让他身败名裂,让棣州盐场倒闭。”
“朝廷发行这种票据拿什么来担保?信誉?朝廷信誉来之不易,岂能轻易使用。”
“且我们的金银铜币实际含金量只有面额的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二的不足全是用朝廷信誉做担保,才能得以通行天下。”
“如果我们发行这种票据,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到金银铜币的稳定,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且岳候的盐票只在大宗贸易的时候才用的上,对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一点用处。”
“而我大唐缺的正是供普通百姓使用的小额铜钱,大额的一贯金币百文硬币乃至五十文银币都是足够的。”
“朝廷总不能发行一文两文五文面额的票据吧?发行大额票据对民生没有任何帮助,只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最近几年通过贸易天下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大唐,在加上金银铜矿的开采,已经大大缓解了钱荒带来的压力。”
“再过几年,随着更多的金银铜流入钱荒只会越来越轻。所以朝廷实无必要冒这个险。”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生怕还不能打消李世民的念头,又加重了语气道:
“圣人可还记得蜀汉之际诸葛亮在汉中推行的值百钱?搞得当地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百姓甚至开始以物易物。”
“到现在汉中百姓提起值百钱之事依然骂不绝口,票据的危害还在值百钱之上。”
这个年代还没有正儿八经的钱庄,前几年皇商行开了钱庄,但愿意使用的人并不多,大家还是不习惯把钱放在别人那里。
自然也就没有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挤兑等等词汇。
但长孙无忌毕竟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很敏锐的察觉到了纸币的缺点,并用自己能理解的话表述给了李世民听。
至于诸葛亮的值百钱……蜀汉之际民生凋敝,蜀汉政权财政入不敷出,诸葛亮就想到了一个点子,发行值百钱。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文钱当一百文使用——不知道这算不算最早的信用货币,虽然它是金属的,但面额超过了实际价值一百倍。
但蜀汉只是地方政权啊,这种钱出了汉中就没人认,百姓自然也不愿意要。
可当政者一句话你不要也得要,一时间汉中民间是苦不堪言,汉中权贵也是把诸葛亮恨的咬牙切齿。
诸葛亮晚年为什么要六出祁山?难道他不想休养生息等兵强马壮来年再战吗?
不,他很清楚。正因为清楚才不得不这么做。
不打仗会被经济拖垮,不用几年就灭国了。打仗是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顺便搏一搏那渺茫的一线生机。
真要是运气好打出去了,那整盘棋就活了。
可惜,司马懿也不是简单人物,也是掐准了这一点。我就不和你正面打,活活拖垮你。最终诸葛亮被熬死,蜀汉被灭。
长孙无忌用值百钱来类比票据在恰当不过了,而且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因为那句话犯了忌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