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三家治世(3 / 4)
而且这本书确实是他翻阅大量资料写出来的,对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无比的熟悉,也不怕别人提问。
不过不管怎么说,那都是面对时代精英的一次演讲,还是慎重一点为好,免得发生意外。
所以在同意王绩的建议之后他就准备回家整理一下资料,为演讲做准备。
……
另一边,王绩送走岳山后也是一刻不停,马上就拿着手稿去了报馆。
找来十个字体最相似的人,把书的封线拆开每个人分几页,让他们火速刻制蜡纸。
这就是蜡印的方便之处,随时都能刻蜡纸小批量印刷。千百份以下的印刷量,蜡印的效率比活字印刷还要高。
王绩的计划是先用蜡印印刷一批出来,一部分在书院内部流传,一部分送给新学派的大儒名师手里。
一来显得书院对他们的重视,岳山的新书第一时间就送到他们手上,增加双方的羁绊;二来借他们的口提前造势。
数十人一起努力,一个小时不到三百本散发着墨香的蜡印版《三家治世》就摆在了王绩的面前。
让人把这些书送到自己的办公室放好,自己则去了龙首山印书馆,把原本亲自交到了张大春手上,叮嘱他这是岳山新作让他用最快的速度印刷出来。
其实不用他特意叮嘱,见到书上的字体张大春就什么都懂了。马上召集了最精良的一批工匠,由他亲自带队印刷这本书。
此时的印书馆的规模比起去年扩大了十倍不止——岳山计划把所有藏书都印刷几千份送给各地书院建图书馆。
书院藏书近三千余部,朝廷这些年用各种方法收集的书籍高达上万部,每一部都印刷至少五千套,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大工程。
光靠原本的草台班子根本就不行,扩大规模是应有之意。
至于会不会赔钱……这不在岳山的考虑范围之内。钱多的没地方放对别人来说是形容词,对他来说就是真实情况。
他还是高估了这个时代的工匠的模仿能力,或者说是朝廷限制优质钢铁外流的成果,品质优良的仿造者一直都没能出现。
到现在钟表生意都是皇商行一家垄断,虽然利润比最开始几个月少了好几倍,但同样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再加上皇商行其他生意的分成,岳山的全部身家数千万贯,比国库和内库都有钱。
换个人可能早就吓尿了,求着皇帝把所有股份收回去,以后不要分红了。但岳山没有,因为这些钱他有大用。
比如把所有书籍都印刷几千套,送给国子监名下的书院建立图书馆,就是计划之一。
还有这次冯易去两湖道创建新书院,那座书院是用来整合整个南方学界用的,自然是建的越大越好,几十万贯钱粮是打不住。
接下来很多年都要源源不断的投钱,直到它能自己养活自己为止。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北方、西方甚至海外都需要书院,想完成这项工作真的需要海量的金钱。
这是长远计划,眼下书院的各项研究也需要钱,尤其是格物院和医学院。
对科学研究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科技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用海量的金钱砸出来的。
没钱什么都别想。
李世民虽然不知道岳山全部的想法,但也能猜到一些。所以只是借着李丽质的名义从宫里调来了几个账目方面的高手,监视这笔钱的流向。
只要他不瞎搞,暂时来说是没什么事儿的。
…… ↑返回顶部↑
不过不管怎么说,那都是面对时代精英的一次演讲,还是慎重一点为好,免得发生意外。
所以在同意王绩的建议之后他就准备回家整理一下资料,为演讲做准备。
……
另一边,王绩送走岳山后也是一刻不停,马上就拿着手稿去了报馆。
找来十个字体最相似的人,把书的封线拆开每个人分几页,让他们火速刻制蜡纸。
这就是蜡印的方便之处,随时都能刻蜡纸小批量印刷。千百份以下的印刷量,蜡印的效率比活字印刷还要高。
王绩的计划是先用蜡印印刷一批出来,一部分在书院内部流传,一部分送给新学派的大儒名师手里。
一来显得书院对他们的重视,岳山的新书第一时间就送到他们手上,增加双方的羁绊;二来借他们的口提前造势。
数十人一起努力,一个小时不到三百本散发着墨香的蜡印版《三家治世》就摆在了王绩的面前。
让人把这些书送到自己的办公室放好,自己则去了龙首山印书馆,把原本亲自交到了张大春手上,叮嘱他这是岳山新作让他用最快的速度印刷出来。
其实不用他特意叮嘱,见到书上的字体张大春就什么都懂了。马上召集了最精良的一批工匠,由他亲自带队印刷这本书。
此时的印书馆的规模比起去年扩大了十倍不止——岳山计划把所有藏书都印刷几千份送给各地书院建图书馆。
书院藏书近三千余部,朝廷这些年用各种方法收集的书籍高达上万部,每一部都印刷至少五千套,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大工程。
光靠原本的草台班子根本就不行,扩大规模是应有之意。
至于会不会赔钱……这不在岳山的考虑范围之内。钱多的没地方放对别人来说是形容词,对他来说就是真实情况。
他还是高估了这个时代的工匠的模仿能力,或者说是朝廷限制优质钢铁外流的成果,品质优良的仿造者一直都没能出现。
到现在钟表生意都是皇商行一家垄断,虽然利润比最开始几个月少了好几倍,但同样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再加上皇商行其他生意的分成,岳山的全部身家数千万贯,比国库和内库都有钱。
换个人可能早就吓尿了,求着皇帝把所有股份收回去,以后不要分红了。但岳山没有,因为这些钱他有大用。
比如把所有书籍都印刷几千套,送给国子监名下的书院建立图书馆,就是计划之一。
还有这次冯易去两湖道创建新书院,那座书院是用来整合整个南方学界用的,自然是建的越大越好,几十万贯钱粮是打不住。
接下来很多年都要源源不断的投钱,直到它能自己养活自己为止。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北方、西方甚至海外都需要书院,想完成这项工作真的需要海量的金钱。
这是长远计划,眼下书院的各项研究也需要钱,尤其是格物院和医学院。
对科学研究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科技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用海量的金钱砸出来的。
没钱什么都别想。
李世民虽然不知道岳山全部的想法,但也能猜到一些。所以只是借着李丽质的名义从宫里调来了几个账目方面的高手,监视这笔钱的流向。
只要他不瞎搞,暂时来说是没什么事儿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