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1 / 4)
第105章 皆大欢喜
在遍地权贵的京城里,穆家人显得过分低调。
穆平海父子都在西北,住在京城的就只有他的母亲和妻子二人。
虽然住在御赐的大宅之中,但是府里主子少,仆人也不多,而且几乎都是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除了日常的采买之外,全家都很少会出门,又因为是武将之家,所以京中许多诗会茶会赏花会都不会想到邀请她们,几乎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
所以若不是有人提起,绝大多数人可能根本不会记得,京城还有这么一个人家。
甄凉之前说不方便联络,倒也不全是推脱之词。没什么人关注穆家,但关注桓羿的人很多。而且平时跟其他人家没什么往来,这会儿突然走动起来,自然更引人注目。
就连送信,也是私底下的事。
不过西北这封战报一到京城,立刻就引起了不少注意,从朝堂到民间,几乎都在谈论此事,于是镇西将军府自然也就进入了所有人的视线之中。
原本按照桓羿所说,甄凉就算直接跟她们见面,也没什么关系,但她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先让桓羿将消息透露给汉王,鼓动汉王那边先去接触穆家人,然后自己再出动,就不会有人注意了。
有穆家人配合,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九月初一,穆老夫人和穆夫人一起到城郊的元宝寺为穆将军和少将军祈福。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本来就是许多官家女眷到寺庙祈福的日子,所以她们在这里“偶遇”汉王妃和已经成了赵少夫人的王小姐,也就不那么令人惊奇了。
汉王妃精研佛经,陪着老夫人讲了半个时辰的佛,可谓是相谈甚欢。
而这样的场面,自然也都落在了同来祈福的其他女眷眼中。
这半年来,汉王虽然没有入朝,但已经结交了不少重臣。而皇帝虽然身在宫中,却几乎不怎么打理政事。两相比较,自然也就有不少人心思浮动了起来。
跟前面两代开国君王比起来,桓衍纵然再有野心,也还是差得太多。何况他登基本来就没有几年,也尚未作出能够令人信服的功绩。如今他的身体已经毁了,眼看人也越来越荒唐,下面的人也就难免生出别的想法。
与一直在跟朝臣争锋的桓衍比起来,汉王的个性就要温和得多,也更尊重大臣们的决定。就算不是人人都支持他,但也不会在这时候得罪他。反正不管宫中怎样风云变幻,都是桓氏自己的事,等到尘埃落定,总是需要用他们这些臣子的。
现在汉王妃如此礼遇穆家人,人人都知道是因为什么。不管大伙儿心里怎么想,面上都是热情的。
一时间,倒有几分众星拱月之意。好在这是公共场合,并不适合谈过于私密的事务,所以结交成功之后,汉王妃功成身退,带走了一大半的女眷,她们这才得了闲。
等到祈福法会结束,回城途中,穆家的马车中途出了问题,需要停下来修理。好在元宝寺香火众多,山脚下沿路有不少茶亭酒肆,供往来的客人歇脚。穆老夫人和穆夫人便挑了一处歇息,等着家丁们修整马车。
这种小店,楼上的包间都是用可以活动的屏风分隔开来,方便随时调整。等茶水送上来,小二退下之后,穆老夫人便吩咐家丁守在包间门口,免得有人窥伺。等一切都安排停当,连接隔壁包间的屏风便被人搬开,露出了等候在这里的人。
穆老夫人看到站在屏风后面的甄凉,面上立刻露出几分急切之意,正要走过来说话,就看到了站在她旁边的桓羿。
他的姿容气度,是绝不会让人认错的。
穆老夫人脚步一顿,虽然急着跟外孙女说话,但还是先向他行礼,“见过越王殿下。”她早就知道甄凉现在是跟在越王身边的,虽然不赞同,但是无可否认,甄凉流落在外,多亏越王照拂,他们并没有立场让她离开对方。
还必须要以礼相待。
桓羿却是微微侧身,只受了半礼,复又拱手道,“老夫人不必如此,您是长辈,应该是我给您行礼才是。”
这话说得客气,但穆老夫人却是听得十分气闷。
她主动行礼,自然是只论君臣之别。但桓羿提起长幼之序,显然是从甄凉那边来论了。他堂堂皇室亲王,却跟着身边的女官一起称呼他们为长辈,是什么意思显而易见。
虽然语气似乎是尊重的,可是好不容易认回来的外孙女,自己都还没见过,没好好说过话,就已经要成别人家的了,穆老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
好在身后的穆夫人及时上前,出声岔开了话题,“这就是甄凉吧?出落成大姑娘了,跟你娘生得真像。”
“是像。”穆老夫人也将视线转到甄凉身上,将她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点着头说了一句,眼里已经含了泪花。女儿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中苦痛自不必多言,而现在终于见到外孙女,音容笑貌都与女儿如此相似,心下安慰的同时,也不免勾起难受来。 ↑返回顶部↑
在遍地权贵的京城里,穆家人显得过分低调。
穆平海父子都在西北,住在京城的就只有他的母亲和妻子二人。
虽然住在御赐的大宅之中,但是府里主子少,仆人也不多,而且几乎都是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除了日常的采买之外,全家都很少会出门,又因为是武将之家,所以京中许多诗会茶会赏花会都不会想到邀请她们,几乎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
所以若不是有人提起,绝大多数人可能根本不会记得,京城还有这么一个人家。
甄凉之前说不方便联络,倒也不全是推脱之词。没什么人关注穆家,但关注桓羿的人很多。而且平时跟其他人家没什么往来,这会儿突然走动起来,自然更引人注目。
就连送信,也是私底下的事。
不过西北这封战报一到京城,立刻就引起了不少注意,从朝堂到民间,几乎都在谈论此事,于是镇西将军府自然也就进入了所有人的视线之中。
原本按照桓羿所说,甄凉就算直接跟她们见面,也没什么关系,但她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先让桓羿将消息透露给汉王,鼓动汉王那边先去接触穆家人,然后自己再出动,就不会有人注意了。
有穆家人配合,事情进行得很顺利。
九月初一,穆老夫人和穆夫人一起到城郊的元宝寺为穆将军和少将军祈福。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本来就是许多官家女眷到寺庙祈福的日子,所以她们在这里“偶遇”汉王妃和已经成了赵少夫人的王小姐,也就不那么令人惊奇了。
汉王妃精研佛经,陪着老夫人讲了半个时辰的佛,可谓是相谈甚欢。
而这样的场面,自然也都落在了同来祈福的其他女眷眼中。
这半年来,汉王虽然没有入朝,但已经结交了不少重臣。而皇帝虽然身在宫中,却几乎不怎么打理政事。两相比较,自然也就有不少人心思浮动了起来。
跟前面两代开国君王比起来,桓衍纵然再有野心,也还是差得太多。何况他登基本来就没有几年,也尚未作出能够令人信服的功绩。如今他的身体已经毁了,眼看人也越来越荒唐,下面的人也就难免生出别的想法。
与一直在跟朝臣争锋的桓衍比起来,汉王的个性就要温和得多,也更尊重大臣们的决定。就算不是人人都支持他,但也不会在这时候得罪他。反正不管宫中怎样风云变幻,都是桓氏自己的事,等到尘埃落定,总是需要用他们这些臣子的。
现在汉王妃如此礼遇穆家人,人人都知道是因为什么。不管大伙儿心里怎么想,面上都是热情的。
一时间,倒有几分众星拱月之意。好在这是公共场合,并不适合谈过于私密的事务,所以结交成功之后,汉王妃功成身退,带走了一大半的女眷,她们这才得了闲。
等到祈福法会结束,回城途中,穆家的马车中途出了问题,需要停下来修理。好在元宝寺香火众多,山脚下沿路有不少茶亭酒肆,供往来的客人歇脚。穆老夫人和穆夫人便挑了一处歇息,等着家丁们修整马车。
这种小店,楼上的包间都是用可以活动的屏风分隔开来,方便随时调整。等茶水送上来,小二退下之后,穆老夫人便吩咐家丁守在包间门口,免得有人窥伺。等一切都安排停当,连接隔壁包间的屏风便被人搬开,露出了等候在这里的人。
穆老夫人看到站在屏风后面的甄凉,面上立刻露出几分急切之意,正要走过来说话,就看到了站在她旁边的桓羿。
他的姿容气度,是绝不会让人认错的。
穆老夫人脚步一顿,虽然急着跟外孙女说话,但还是先向他行礼,“见过越王殿下。”她早就知道甄凉现在是跟在越王身边的,虽然不赞同,但是无可否认,甄凉流落在外,多亏越王照拂,他们并没有立场让她离开对方。
还必须要以礼相待。
桓羿却是微微侧身,只受了半礼,复又拱手道,“老夫人不必如此,您是长辈,应该是我给您行礼才是。”
这话说得客气,但穆老夫人却是听得十分气闷。
她主动行礼,自然是只论君臣之别。但桓羿提起长幼之序,显然是从甄凉那边来论了。他堂堂皇室亲王,却跟着身边的女官一起称呼他们为长辈,是什么意思显而易见。
虽然语气似乎是尊重的,可是好不容易认回来的外孙女,自己都还没见过,没好好说过话,就已经要成别人家的了,穆老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
好在身后的穆夫人及时上前,出声岔开了话题,“这就是甄凉吧?出落成大姑娘了,跟你娘生得真像。”
“是像。”穆老夫人也将视线转到甄凉身上,将她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点着头说了一句,眼里已经含了泪花。女儿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中苦痛自不必多言,而现在终于见到外孙女,音容笑貌都与女儿如此相似,心下安慰的同时,也不免勾起难受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