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2 / 4)
“回去再看。”他说,顿了顿,又道,“给你用的,正好配你的裙子,别白放着。”
其实现在就拆也没什么,但甄凉的礼物如此用心,他的东西虽然贵重,但反而俗了。桓羿以己度人,就不想叫甄凉在他面前拆。
但甄凉回到自己的住处,打开盒子,看到里面的一套十二月花簪,不由呆了。
这套花簪取自民间歌谣《十二月花》中,材质并不是流行的金银或珠玉,而是以香木制成,佩戴在身上带着浅淡香气,雅艳清美、意韵动人。至于做工,请了最顶尖的木雕师父,自然是不会差了。
但甄凉惊讶的是,上一世桓羿也将它们送给了自己。
那时他的说辞是,“既然进了宫,前尘往事自然就都断了,不必每日打扮得这样素净。”
女官都是以未亡人的身份入宫,所以从来不会过分打扮,但像甄凉这样素净,连首饰都没两件的也少见。她其实不是没有,只是那些东西她都没有带进宫,也不愿再用,要和过往的自己一刀两断,才能迎来新生。
而今她早就已经在桓羿的影响下,不再每日只着青蓝之类的素色,更是请胡姑姑帮忙,在衣服细节出下大工夫绣了各种花样,有常见的如意云纹团花,也有各种时兴花卉。
但桓羿还是送了这套花簪,只是理由变成了让她搭配裙子。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不同,但甄凉琢磨着其中的意味,还是不由有些失神。
第二日她就戴上了一支正月的迎春花簪。那一曲民间歌谣,恐怕是江南人作的,如今的京城,外头其实还是冰天雪地。但甄凉照了镜子,看着头上的花簪,恍惚有种春天已经出现在了她发间的错觉,让她心情都明媚起来。
人人都看得出她今日心情极好,但也都不觉得意外。
甄凉到了主殿这边,桓羿也才起,正在翻看什么东西。两人照了面,一个往对方头上看,一个往人家腰间瞥,看到了熟悉的东西,遂觉满意,这才相视一笑。
不过桓羿脸上的笑一放即收,表情再次严肃了起来,朝甄凉招收,“你来看。”
甄凉走过去,接过他递来的消息,低头一扫,眉头就跟着皱了起来。
“上回冯姑姑说,王女史往宫外传的消息,事涉前朝,所以除了皇后娘娘亲自垂询,别的时候都一言不发,可见这消息事关重大,莫非说的就是此事?”甄凉抬头看向桓羿,“殿下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可确切?”
桓羿点头,“桓衍要推动此事,自然要召集心腹重臣商讨。动静大了,便也引人瞩目。我的人本来探不到这样的消息,这个——”
他用下巴点了点甄凉手里的几张薄纸,面上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意,“我猜,是有人送到我面前来的。”
甄凉先是一惊,但旋即又觉得并不稀奇。
桓衍已经不怎么掩饰自己对桓羿的态度了,自然有人能看得清楚。桓羿若不是个傻子,不想任人宰割,就不会坐以待毙,必定要设法给桓衍找麻烦。既然如此,有人看中他,想让他去做这个出头鸟,也就理所当然了。
尤其桓衍要做的又是这么一件事。
太/祖起兵时,曾经得到江南世族的大力支持。
这些家族盘踞江南,虽然是世族,读书之风盛行,但与此同时,因为当地商贸发达,所以也不会死守一条出路,若是子弟不擅读书,就安排他们去经营家中产业,行商贾之事。因此历代积累,有钱有粮,十分富庶。
当日他们其实也不光是押注了太/祖一人,各个起义军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但不可否认,太/祖能够迅速将军队发展壮大,夺取一处根据地,与他们前期的投资是分不开的。再加上后期形势渐渐明朗,他们也很老实地积极配合各种政策,甚至献出大半身家,这功劳也就抹去了之前的一点点瑕疵。
建国之后,为了安抚他们,太/祖便在江南完全开放了商贸,又颁发给他们特别的经商令,只要每年运送钱粮和物资前往边关军中,便可以兑换盐、铁、茶叶券,获得相应的经营权。
须知这些东西本是官营的,而且管控十分严密。明面上看,将这些经营权开放给商家,他们要用钱粮来换,而且须得千里迢迢送到边关,代价非常大。但是实际操作上,因为管控严格,商人便可以囤积居奇,只要物价炒上去,一张券就能卖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价,从而攫取大笔财富。
除此之外,因为江南盛产丝绸,一匹上等丝绸价比黄金,就算是普通的素布,几匹也可以换取一个几口之家一年的钱粮。
跟粮食比起来,丝绸的利润太高了。因此在商业贸易全面开放之后,江南简直是家家种桑。不但富户将自家的田地都改造成桑园,就连普通百姓,也更愿意种植桑麻而非粮食。反正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商人会开着船挨个村子去收布匹,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而且布匹用来抵税也比粮食更方便。
总而言之,在这些政令推行之后,江南的格局为之一变,不过几年的时间,粮食产量就降低到只有原本的三成,每年都只能从外面运回大量的米粮,反而导致本地米价比外地贵了几倍的奇事。
原来的天下粮仓、鱼米之乡已经快要消失,而很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百姓却发现,自己手里拿着银两和铜钱,却买不起粮食了。 ↑返回顶部↑
其实现在就拆也没什么,但甄凉的礼物如此用心,他的东西虽然贵重,但反而俗了。桓羿以己度人,就不想叫甄凉在他面前拆。
但甄凉回到自己的住处,打开盒子,看到里面的一套十二月花簪,不由呆了。
这套花簪取自民间歌谣《十二月花》中,材质并不是流行的金银或珠玉,而是以香木制成,佩戴在身上带着浅淡香气,雅艳清美、意韵动人。至于做工,请了最顶尖的木雕师父,自然是不会差了。
但甄凉惊讶的是,上一世桓羿也将它们送给了自己。
那时他的说辞是,“既然进了宫,前尘往事自然就都断了,不必每日打扮得这样素净。”
女官都是以未亡人的身份入宫,所以从来不会过分打扮,但像甄凉这样素净,连首饰都没两件的也少见。她其实不是没有,只是那些东西她都没有带进宫,也不愿再用,要和过往的自己一刀两断,才能迎来新生。
而今她早就已经在桓羿的影响下,不再每日只着青蓝之类的素色,更是请胡姑姑帮忙,在衣服细节出下大工夫绣了各种花样,有常见的如意云纹团花,也有各种时兴花卉。
但桓羿还是送了这套花簪,只是理由变成了让她搭配裙子。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不同,但甄凉琢磨着其中的意味,还是不由有些失神。
第二日她就戴上了一支正月的迎春花簪。那一曲民间歌谣,恐怕是江南人作的,如今的京城,外头其实还是冰天雪地。但甄凉照了镜子,看着头上的花簪,恍惚有种春天已经出现在了她发间的错觉,让她心情都明媚起来。
人人都看得出她今日心情极好,但也都不觉得意外。
甄凉到了主殿这边,桓羿也才起,正在翻看什么东西。两人照了面,一个往对方头上看,一个往人家腰间瞥,看到了熟悉的东西,遂觉满意,这才相视一笑。
不过桓羿脸上的笑一放即收,表情再次严肃了起来,朝甄凉招收,“你来看。”
甄凉走过去,接过他递来的消息,低头一扫,眉头就跟着皱了起来。
“上回冯姑姑说,王女史往宫外传的消息,事涉前朝,所以除了皇后娘娘亲自垂询,别的时候都一言不发,可见这消息事关重大,莫非说的就是此事?”甄凉抬头看向桓羿,“殿下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可确切?”
桓羿点头,“桓衍要推动此事,自然要召集心腹重臣商讨。动静大了,便也引人瞩目。我的人本来探不到这样的消息,这个——”
他用下巴点了点甄凉手里的几张薄纸,面上露出一点淡淡的笑意,“我猜,是有人送到我面前来的。”
甄凉先是一惊,但旋即又觉得并不稀奇。
桓衍已经不怎么掩饰自己对桓羿的态度了,自然有人能看得清楚。桓羿若不是个傻子,不想任人宰割,就不会坐以待毙,必定要设法给桓衍找麻烦。既然如此,有人看中他,想让他去做这个出头鸟,也就理所当然了。
尤其桓衍要做的又是这么一件事。
太/祖起兵时,曾经得到江南世族的大力支持。
这些家族盘踞江南,虽然是世族,读书之风盛行,但与此同时,因为当地商贸发达,所以也不会死守一条出路,若是子弟不擅读书,就安排他们去经营家中产业,行商贾之事。因此历代积累,有钱有粮,十分富庶。
当日他们其实也不光是押注了太/祖一人,各个起义军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但不可否认,太/祖能够迅速将军队发展壮大,夺取一处根据地,与他们前期的投资是分不开的。再加上后期形势渐渐明朗,他们也很老实地积极配合各种政策,甚至献出大半身家,这功劳也就抹去了之前的一点点瑕疵。
建国之后,为了安抚他们,太/祖便在江南完全开放了商贸,又颁发给他们特别的经商令,只要每年运送钱粮和物资前往边关军中,便可以兑换盐、铁、茶叶券,获得相应的经营权。
须知这些东西本是官营的,而且管控十分严密。明面上看,将这些经营权开放给商家,他们要用钱粮来换,而且须得千里迢迢送到边关,代价非常大。但是实际操作上,因为管控严格,商人便可以囤积居奇,只要物价炒上去,一张券就能卖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价,从而攫取大笔财富。
除此之外,因为江南盛产丝绸,一匹上等丝绸价比黄金,就算是普通的素布,几匹也可以换取一个几口之家一年的钱粮。
跟粮食比起来,丝绸的利润太高了。因此在商业贸易全面开放之后,江南简直是家家种桑。不但富户将自家的田地都改造成桑园,就连普通百姓,也更愿意种植桑麻而非粮食。反正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商人会开着船挨个村子去收布匹,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而且布匹用来抵税也比粮食更方便。
总而言之,在这些政令推行之后,江南的格局为之一变,不过几年的时间,粮食产量就降低到只有原本的三成,每年都只能从外面运回大量的米粮,反而导致本地米价比外地贵了几倍的奇事。
原来的天下粮仓、鱼米之乡已经快要消失,而很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百姓却发现,自己手里拿着银两和铜钱,却买不起粮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