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疯狂的作战计划(1 / 3)
李明远对身边的警卫嘱咐道:“你马上叫刘营长去前沿观察口。”
“是。”警卫员撒开小腿,机灵的在林间穿越。
李明远是来看看刘林义对3营的控制力的,打仗将至,3营是否能够斗志高昂,自然影响到3营在今后作战的使用。是当预备队,还是作为吸引对手的‘诱饵’,还是伏击战的头号急先锋,都没有定数。
这次,230团面临的不是几百日军,或者一个日军的大队。而是源源不断的日军增援兵力。
别看小鬼子吃了一次亏之后,并没有获得教训。
仅仅派出1000多日军就想凭借火力上的优势,将230团,甚至日军认为的9纵主力逼出来,这和痴人说梦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230团在山林中作战,就像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打架一样,哪里有坎,哪里地不平,那是摸的一清二楚。而日军呢?需要不断的熟悉战场,还要不断的适应山林作战中,部队进攻的规律。
在崇山峻岭中,高地、隘口、垭口、岔道都是山地伏击战最关键的战场。高地,也就是山头,一旦占领了战场上最高的一处山头,在拥有重火力,尤其是射程远火力持续能力强的重机枪和火炮,对整个战场的火力辐射,从而帮助战场上的步兵进攻。
而隘口和岔道则是对付追击部队重要的伏击战场,有时候只要布置几个地雷,放上几挺机枪,一个排长士兵,就能将数百人的一直精锐部队挡住,让其进退不得。
日军在其武器设计上,确实非常注重东方战场的地形状况,步兵炮甚至能够简单的拆卸之后,用人力和托马在山路之间转移。
但是日军中精锐的常设师团的训练,很少会涉及到山地作战。一般的训练都是围绕着会战,攻城战来拟定作战训练任务的,而山地作战由于对现代化军事要求过高,不仅仅需要空中大量支援,还需要特殊装备,这对于一心想让后勤和武器统一规格,以获得最大产量的日本军工业所不允许。
加上在日军中,进了辎重兵联队就像是没有当兵的传统,后勤一直日军最大的问题。
日军的炮兵也经常因为炮弹的运送问题,时常处于停火状态。
这还是在平原上的作战,一旦进入山区作战,日军的后勤将暴露出更大的问题。
这也是李明远放着眼前的这一千多鬼子不看在眼中的主要原因,打仗,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暴露对手的劣势,即便兵力上有差距,最后胜利的还是自己。
在前沿观察哨的山头上,从望眼镜中远远的看去,昨天伏击的战场上狼烟弥漫,距离非常远,也能闻到空气中那种尸体焚烧的烤肉味。
“团长,刘营长来了。”
警卫员轻声的在李明远耳边提醒了一句,说完挎着枪警惕的看着周围。日军的大部队出现,那么其先头部队,至少一个小队的日军斥候会先进入山中侦察。
前沿观察哨的位置距离日军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要是被鬼子的斥候小队撞上也不是不可能,作为警卫员,必须时刻警惕周围的情况,以保护首长的安全。
李明远一回头,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没有比部下能心领神会跟让他开心的了,在他心里对刘林义的影响又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只凭借警卫员的一句话,刘林义就能知道日军的抵达,并带了一百部队过来,可见刘林义的脑子转的有多快。
在看看马瑞,人是来了,可部队呢?
“日军正在焚烧尸体,可能还在等待援军,你们看看有什么办法将鬼子引到山里来打?”李明远不动神色给两个部下出了一道题目,看似不经意的提问,但他也在考察部下的临战反应能力,以及对战术能力的把握。
党领导的部队,高级军事院校出来的军事干部,用手指都能输的明白,即便人数上稍微超出了一些,加上脚趾肯定是够了。而红军大学,抗日大学和各个方面军组建的军事学校中,政治人员的培训非常快,但军事人才需要不断战斗磨练,加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和时间周期的培养过程。
放到各个纵,旅、团一级,指挥人才只能靠着军事主管的不断督促和潜移默化的教导,加上实战提高。
先说话的是马瑞,他对李明远有着说不出的一种感激,在军中,李明远的做法更像是一个兄长,而不是团长:“日军距离山口大概在两公里左右,我营2个连在二十分钟之后就能抵达该区域,用一个排的兵力迂回到日军驻地左边的林子里,佯攻。”
“一击之后立刻撤退,吸引日军少量兵力快速往隘口前插,我伏击部队十分钟内解决战斗。日军震怒之下,必然出动主力部队,利用对周围地形不熟悉的优势,和日军在山林中间圈子,司机寻找伏击地点。”
马瑞越说越顺,在他的作战预演中,1营将成为关键性作战部队,始终保持高效的战斗力,在日军周围游弋,而作为掩护部队的2营、3营对日军进攻部队阻击和佯攻。让日军无法摸清230团的真正意图。
在傍晚之前对日军最后一次反扑性的进攻,再利用黑夜撤出战场。
李明远没有说话,反而看向了刘林义。 ↑返回顶部↑
“是。”警卫员撒开小腿,机灵的在林间穿越。
李明远是来看看刘林义对3营的控制力的,打仗将至,3营是否能够斗志高昂,自然影响到3营在今后作战的使用。是当预备队,还是作为吸引对手的‘诱饵’,还是伏击战的头号急先锋,都没有定数。
这次,230团面临的不是几百日军,或者一个日军的大队。而是源源不断的日军增援兵力。
别看小鬼子吃了一次亏之后,并没有获得教训。
仅仅派出1000多日军就想凭借火力上的优势,将230团,甚至日军认为的9纵主力逼出来,这和痴人说梦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230团在山林中作战,就像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打架一样,哪里有坎,哪里地不平,那是摸的一清二楚。而日军呢?需要不断的熟悉战场,还要不断的适应山林作战中,部队进攻的规律。
在崇山峻岭中,高地、隘口、垭口、岔道都是山地伏击战最关键的战场。高地,也就是山头,一旦占领了战场上最高的一处山头,在拥有重火力,尤其是射程远火力持续能力强的重机枪和火炮,对整个战场的火力辐射,从而帮助战场上的步兵进攻。
而隘口和岔道则是对付追击部队重要的伏击战场,有时候只要布置几个地雷,放上几挺机枪,一个排长士兵,就能将数百人的一直精锐部队挡住,让其进退不得。
日军在其武器设计上,确实非常注重东方战场的地形状况,步兵炮甚至能够简单的拆卸之后,用人力和托马在山路之间转移。
但是日军中精锐的常设师团的训练,很少会涉及到山地作战。一般的训练都是围绕着会战,攻城战来拟定作战训练任务的,而山地作战由于对现代化军事要求过高,不仅仅需要空中大量支援,还需要特殊装备,这对于一心想让后勤和武器统一规格,以获得最大产量的日本军工业所不允许。
加上在日军中,进了辎重兵联队就像是没有当兵的传统,后勤一直日军最大的问题。
日军的炮兵也经常因为炮弹的运送问题,时常处于停火状态。
这还是在平原上的作战,一旦进入山区作战,日军的后勤将暴露出更大的问题。
这也是李明远放着眼前的这一千多鬼子不看在眼中的主要原因,打仗,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暴露对手的劣势,即便兵力上有差距,最后胜利的还是自己。
在前沿观察哨的山头上,从望眼镜中远远的看去,昨天伏击的战场上狼烟弥漫,距离非常远,也能闻到空气中那种尸体焚烧的烤肉味。
“团长,刘营长来了。”
警卫员轻声的在李明远耳边提醒了一句,说完挎着枪警惕的看着周围。日军的大部队出现,那么其先头部队,至少一个小队的日军斥候会先进入山中侦察。
前沿观察哨的位置距离日军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要是被鬼子的斥候小队撞上也不是不可能,作为警卫员,必须时刻警惕周围的情况,以保护首长的安全。
李明远一回头,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没有比部下能心领神会跟让他开心的了,在他心里对刘林义的影响又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只凭借警卫员的一句话,刘林义就能知道日军的抵达,并带了一百部队过来,可见刘林义的脑子转的有多快。
在看看马瑞,人是来了,可部队呢?
“日军正在焚烧尸体,可能还在等待援军,你们看看有什么办法将鬼子引到山里来打?”李明远不动神色给两个部下出了一道题目,看似不经意的提问,但他也在考察部下的临战反应能力,以及对战术能力的把握。
党领导的部队,高级军事院校出来的军事干部,用手指都能输的明白,即便人数上稍微超出了一些,加上脚趾肯定是够了。而红军大学,抗日大学和各个方面军组建的军事学校中,政治人员的培训非常快,但军事人才需要不断战斗磨练,加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耗费资源和时间周期的培养过程。
放到各个纵,旅、团一级,指挥人才只能靠着军事主管的不断督促和潜移默化的教导,加上实战提高。
先说话的是马瑞,他对李明远有着说不出的一种感激,在军中,李明远的做法更像是一个兄长,而不是团长:“日军距离山口大概在两公里左右,我营2个连在二十分钟之后就能抵达该区域,用一个排的兵力迂回到日军驻地左边的林子里,佯攻。”
“一击之后立刻撤退,吸引日军少量兵力快速往隘口前插,我伏击部队十分钟内解决战斗。日军震怒之下,必然出动主力部队,利用对周围地形不熟悉的优势,和日军在山林中间圈子,司机寻找伏击地点。”
马瑞越说越顺,在他的作战预演中,1营将成为关键性作战部队,始终保持高效的战斗力,在日军周围游弋,而作为掩护部队的2营、3营对日军进攻部队阻击和佯攻。让日军无法摸清230团的真正意图。
在傍晚之前对日军最后一次反扑性的进攻,再利用黑夜撤出战场。
李明远没有说话,反而看向了刘林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