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令朕宠罢不能[穿书] 第33节(2 / 4)
“一定是有人教他这么做的!那昌平怎么会这么巧,非要在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求见皇帝?还有她说的那些话,定然也是有人在背后教她!”
郭九尘无奈叹道:“太后息怒,老奴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此事有蹊跷,但那时在朝上,大臣们为了颜面纷纷响应捐钱,老臣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不过也叫咱们看出来,有些大臣心里,其实还是对皇上抱有期望的,捐钱的时候都很是积极。”
太后冷笑,“首鼠两端的墙头草,哀家看他们是欠敲打了。”
郭九尘谄媚笑道:“太后放心,老奴知道该怎么做。”
经过这么会儿,太后也冷静了下来,“这次是哀家轻敌,才给了皇帝翻身的机会。”说完停顿了下,眼里闪过阴冷之色,冷哼道,“不过下次,他就没那么走运了。你给哀家仔细查一查,到底是谁在背后帮皇帝出谋划策,哀家不相信以皇帝的脑子,能想得出来这样的法子,一定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就算掘地三尺,你也要给哀家把那人给揪出来!”
郭九尘行礼道:“老奴谨遵太后懿旨!”
—
太后不相信从前不学无术的草包沈映突然就换了个脑子,能想出这样的妙招,以为沈映背后是有凤雏卧龙之辈暗中辅佐。
可她哪里想得到,沈映还真就是换了个脑子。
沈映虽没当过皇帝,但他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否则也不会冒着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风险,大学选了历史这个专业,他脑子里,装的可是上下五千年。
古代皇帝让大臣捐款筹钱的例子不少,譬如北宋末年,金兵攻占开封,整个开封城都快给宋钦宗掏空了赔给金人,又比如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让大臣捐款打李自成,但大臣们认为崇祯皇帝不值得效忠,哭穷不肯出银子,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从明朝官员身上搜刮出来的银子竟有八千万两之数!
大应朝还没到北宋那般面临亡国的危机那么严重,沈映想让大臣们掏钱,也不能和宋钦宗一样直接派兵去大臣百姓们家里抢钱,但有崇祯皇帝的前车之鉴,他也知道,光靠打感情牌,是不可能打动这些自私自利的大臣,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的。
所以,他才会想到用道德绑架的方法来迫使大臣们掏钱,所幸他的这些臣子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多少残留了点廉耻心。
永乐宫里的摆设搬了回去,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收拾好恢复原状。
沈映当天晚上便搬回了永乐宫,第二日看完户部呈上来的奏本,说京中大小官员都已经把捐款缴齐,钱已经收进国库了。
沈映看着奏本上的数字,不禁嗤之以鼻,“就才凑了八十多万两银子,这些老东西,抠死他们算了!”
谢毓作为翰林院编修今日来给皇帝讲经史,听到皇帝吐槽,忍不住压低声音道:“臣听说,郭大伴六十寿辰在即,光是各州府、藩王送的生辰礼,加起来就有百万两白银之数。”
沈映瞪大眼看着谢毓:“果真?”
谢毓严肃地点点头,“臣有个故交在涑江为官,涑江知府是郭九尘一手提拔,臣那故交被涑江知府指派进京给郭九尘送礼,他跟臣透露,光涑江知府一人,送给郭九尘的礼价值就有十万两之数。”
沈映登时气不打一处来,“岂有此理!”
郭九尘只不过是一个太监,皇家的奴仆而已,过个生日竟然这么大排场!
一百万两白银啊,这么多民脂民膏,就这么进了郭九尘一个阉贼的腰包,想想就不甘心。
沈映眼珠儿一转,忽然想到什么,朝谢毓招招手,让他靠过来小声问他:“郭九尘的六十大寿在下个月,那从各地进京给他送礼的人应该还没到齐吧?”
“回皇上,应该是的,有些州府路途遥远,进京路上可能得费上不少时日。”谢毓不明所以,“皇上为何有此问?”
“朕是在想,要是能有哪伙绿林好汉能把送给郭九尘的生辰礼劫了就好了,倒也算是劫富济贫,总比掉进郭九尘的荷包里强。”沈映没跟谢毓说,他是想到了《水浒传》里,吴用、晁盖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谢毓听完,表情有些惊讶,谢毓饱读圣贤书,一言一行都是按照标准士大夫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所谓的绿林好汉不过就是山贼强盗,谢毓就算再不喜郭九尘,也从没想过要靠那些山贼强盗对付郭九尘。
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谢毓觉得自己有规劝皇帝,纠正皇帝错误的想法,将皇帝引入正途的责任,于是道:“皇上,劫富济贫终归也是不义之举,不值得提倡,且绿林之人占山为王,都是些无视朝廷法度,目无纲纪的粗野之人,实在不堪与之为伍。”
沈映被谢毓一本正经劝诫他的模样逗笑,谢毓是个读圣贤书的正经人,可沈映不是,他知道自己有些想法说出来,在现在这个朝代的人看来就是离经叛道,不能为世人理解,所以暂时也不想和谢毓多解释。
沈映摆摆手笑道:“朕就是随口一说,开个玩笑而已,怎么可能真的去找一伙儿山贼强盗去抢钱,那朕成什么了?” ↑返回顶部↑
郭九尘无奈叹道:“太后息怒,老奴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此事有蹊跷,但那时在朝上,大臣们为了颜面纷纷响应捐钱,老臣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不过也叫咱们看出来,有些大臣心里,其实还是对皇上抱有期望的,捐钱的时候都很是积极。”
太后冷笑,“首鼠两端的墙头草,哀家看他们是欠敲打了。”
郭九尘谄媚笑道:“太后放心,老奴知道该怎么做。”
经过这么会儿,太后也冷静了下来,“这次是哀家轻敌,才给了皇帝翻身的机会。”说完停顿了下,眼里闪过阴冷之色,冷哼道,“不过下次,他就没那么走运了。你给哀家仔细查一查,到底是谁在背后帮皇帝出谋划策,哀家不相信以皇帝的脑子,能想得出来这样的法子,一定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就算掘地三尺,你也要给哀家把那人给揪出来!”
郭九尘行礼道:“老奴谨遵太后懿旨!”
—
太后不相信从前不学无术的草包沈映突然就换了个脑子,能想出这样的妙招,以为沈映背后是有凤雏卧龙之辈暗中辅佐。
可她哪里想得到,沈映还真就是换了个脑子。
沈映虽没当过皇帝,但他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否则也不会冒着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风险,大学选了历史这个专业,他脑子里,装的可是上下五千年。
古代皇帝让大臣捐款筹钱的例子不少,譬如北宋末年,金兵攻占开封,整个开封城都快给宋钦宗掏空了赔给金人,又比如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让大臣捐款打李自成,但大臣们认为崇祯皇帝不值得效忠,哭穷不肯出银子,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从明朝官员身上搜刮出来的银子竟有八千万两之数!
大应朝还没到北宋那般面临亡国的危机那么严重,沈映想让大臣们掏钱,也不能和宋钦宗一样直接派兵去大臣百姓们家里抢钱,但有崇祯皇帝的前车之鉴,他也知道,光靠打感情牌,是不可能打动这些自私自利的大臣,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的。
所以,他才会想到用道德绑架的方法来迫使大臣们掏钱,所幸他的这些臣子还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多少残留了点廉耻心。
永乐宫里的摆设搬了回去,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收拾好恢复原状。
沈映当天晚上便搬回了永乐宫,第二日看完户部呈上来的奏本,说京中大小官员都已经把捐款缴齐,钱已经收进国库了。
沈映看着奏本上的数字,不禁嗤之以鼻,“就才凑了八十多万两银子,这些老东西,抠死他们算了!”
谢毓作为翰林院编修今日来给皇帝讲经史,听到皇帝吐槽,忍不住压低声音道:“臣听说,郭大伴六十寿辰在即,光是各州府、藩王送的生辰礼,加起来就有百万两白银之数。”
沈映瞪大眼看着谢毓:“果真?”
谢毓严肃地点点头,“臣有个故交在涑江为官,涑江知府是郭九尘一手提拔,臣那故交被涑江知府指派进京给郭九尘送礼,他跟臣透露,光涑江知府一人,送给郭九尘的礼价值就有十万两之数。”
沈映登时气不打一处来,“岂有此理!”
郭九尘只不过是一个太监,皇家的奴仆而已,过个生日竟然这么大排场!
一百万两白银啊,这么多民脂民膏,就这么进了郭九尘一个阉贼的腰包,想想就不甘心。
沈映眼珠儿一转,忽然想到什么,朝谢毓招招手,让他靠过来小声问他:“郭九尘的六十大寿在下个月,那从各地进京给他送礼的人应该还没到齐吧?”
“回皇上,应该是的,有些州府路途遥远,进京路上可能得费上不少时日。”谢毓不明所以,“皇上为何有此问?”
“朕是在想,要是能有哪伙绿林好汉能把送给郭九尘的生辰礼劫了就好了,倒也算是劫富济贫,总比掉进郭九尘的荷包里强。”沈映没跟谢毓说,他是想到了《水浒传》里,吴用、晁盖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谢毓听完,表情有些惊讶,谢毓饱读圣贤书,一言一行都是按照标准士大夫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所谓的绿林好汉不过就是山贼强盗,谢毓就算再不喜郭九尘,也从没想过要靠那些山贼强盗对付郭九尘。
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谢毓觉得自己有规劝皇帝,纠正皇帝错误的想法,将皇帝引入正途的责任,于是道:“皇上,劫富济贫终归也是不义之举,不值得提倡,且绿林之人占山为王,都是些无视朝廷法度,目无纲纪的粗野之人,实在不堪与之为伍。”
沈映被谢毓一本正经劝诫他的模样逗笑,谢毓是个读圣贤书的正经人,可沈映不是,他知道自己有些想法说出来,在现在这个朝代的人看来就是离经叛道,不能为世人理解,所以暂时也不想和谢毓多解释。
沈映摆摆手笑道:“朕就是随口一说,开个玩笑而已,怎么可能真的去找一伙儿山贼强盗去抢钱,那朕成什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