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皇后 第237节(3 / 4)
方尚宫有些咳嗽,她身子不好,这个宫里差不多人人都知道。马尚宫也是听见她咳嗽的时候心里一动,忽然想起上一回胡宫人说的事情来。
外头有个小太监提了一壶热水进来,夏红倒了一盅服侍方尚宫喝了,见她顺了气,这才稍稍放心。要是只看脸色,方尚宫的气色居然还可以说不错。可是她脸上的一抹红可不是红润,而是因为咳嗽内热泛起的潮红。
如果胡宫人没说谎,那方尚宫的真实身份说不定是……
马尚宫吞了一口唾沫,可不敢再往下想了。
“有话就说吧。”
马尚宫应道:“是,是。是一件过去的事情,其实我也只知道皮毛,手里又没有凭据……”
方尚宫静静听着不发一言。
“没服侍谨妃娘娘之前,我曾经在东宫当过两年差。太后、皇后先后薨逝,当时不少人说皇后染疾是因为太后病中时,她一直在榻前服侍,劳累体虚,因此才过了病气,没有几个月人也就去了。”马尚宫深吸口气:“可是奴婢觉得不是那样。”
这话细想想,其实有些讲不通。太后得的又不是会过人的疫病,再说当时在太后身边侍疾的人多了去了,皇后虽然既是侄女儿又兼儿媳两重身份,伺候的人差事又不用她亲力亲为,说是侍疾,夜里她也不和太后同住一室,平时也就尝个药端个茶,根本累不着。
皇后的身子一贯保养的不错,其他伺候太后的人都没病,偏她就病了,还一病不起,这其间说不定就另有蹊跷。
方尚宫仍然没有出声。
“慎妃当时一直在太后、皇后身边服侍着,比旁人都要细心、尽心。所以后来皇上给她升了顺仪,想来也是为了褒赏她当时的辛劳。只是……只是……”马尚宫手里并没有什么凭据,且这么多年时过境迁,宫中早已经人事全非:“我曾经偶然看见慎妃为太后准备替换的衣衫,已经浆洗好的衣裳,她特意展开来在熏炉上熏过。当时我想着,天冷,这内衫先熏过再穿,暖融融的不会冰着人,慎妃确实体贴,到底是承恩公府出来的,和其他人比就是尽心。后来太后没了,皇后又病到,慎妃自己已经累的人都脱了形,还是天天不拉的伺候皇后。可那时候天已经不冷了,慎妃还是不假他人之手,殷勤的将皇后每次要替换的内衫都事先熏过。”
那会儿马尚宫觉得有点不对。天冷时将衣裳熏暖还说得过去,天已经暖了,为什么慎妃还那么坚持仔细的要将衣裳都熏过呢?所以后来马尚宫就多留个心眼,看慎妃在熏过衣裳之后,将熏炉里的残灰都倒进了马桶里头,这下旁人可就一点痕迹也捉摸不着了,毕竟同那种秽物一搅和,谁还耐烦去细看?躲还躲不及。就算有心想查探,倒都倒进去了,那也已经无从查起了。
看到这事儿之后,马尚宫心里就算没存疑也要觉得不对劲了。旁人燃香熏香的也多,事后有把香灰埋掉的,有直接倒在僻静处或是扫尘时一同扫净的,倒进马桶里的还真是从来没遇见过。
☆、三百五十七 攀爬
马尚宫当时又慌又怕。
她怕被施氏发现了。如果施氏真有本事连太后和皇后也害了,那弄死她一个小小的宫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她足够小心,并没有被发现。隔了几个月,皇后的丧事都办完了之后,马尚宫发现一直平安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提心吊胆几个月,发现自己没有性命之忧,马尚宫的心思又活络起来。她感觉自己手里握住了一个有力的把柄。
可仔细一想,马尚宫又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
太后和皇后病中有这么多太医、尚宫们前前后后的伺候着,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她们病的有蹊跷吗?既然别人都没发现,她手上又没有任何凭据,空口白话谁会信她?到时候别没博着好处,反而送了自己的小命儿。
她也只看到的熏衣裳的小事,太后和皇后去了之后,日常穿过的衣裳、戴过的首饰要么烧了,要么随葬了。就算去查,天长日久的大概也查不出东西来。
施氏竟然有那本事把太后、皇后都害了吗?马尚宫其实也有些将信将疑。
再说,施氏原是皇后的陪嫁丫头,在宫里头,太后和皇后才是她的靠山。要不是皇后提携,她能伺候皇上顺顺当当的从奴婢变成主子吗?要不是太后顾念着香火情分,她能得着延福宫那么好的住处,不用为月例、不用为生活发愁?所以说施氏也没有道理要对太后和皇后下手啊,难道有人会自毁长城?简直岂有此理。没了太后与皇后照拂,她在宫里未必有以前过得舒坦。
马尚宫本来早就下定决心把这事儿烂在肚子里,跟谁都不会多说一句。但是后来的事情越来越让人心里发慌。没了太后和皇后,施氏仍旧过得顺顺当当的,甚至一路高升,晋封为妃。
慎妃着实不简单。
如果太后和皇后还在,慎妃可能出头吗?妃子是想也不想要了,做到顺仪也就到头了。这么一想,太后和皇后的死对慎妃来说,其实是扫去了两块绊脚石。
仔细想想,慎妃得晋升顺仪是在太后和皇后死后,因为侍疾勤谨,自己还病了一场,因此得封的。晋封为妃是在明寿公主谋逆事败之后,据说她事先就告发了明寿公主有不轨之心,所以这一回也是因功得封。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难道只是凑巧?
马尚宫越想越心寒,这个总在旁人身死事败后能得到好处的人,这个一直被别人说是恭谨柔婉的女子,她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 ↑返回顶部↑
外头有个小太监提了一壶热水进来,夏红倒了一盅服侍方尚宫喝了,见她顺了气,这才稍稍放心。要是只看脸色,方尚宫的气色居然还可以说不错。可是她脸上的一抹红可不是红润,而是因为咳嗽内热泛起的潮红。
如果胡宫人没说谎,那方尚宫的真实身份说不定是……
马尚宫吞了一口唾沫,可不敢再往下想了。
“有话就说吧。”
马尚宫应道:“是,是。是一件过去的事情,其实我也只知道皮毛,手里又没有凭据……”
方尚宫静静听着不发一言。
“没服侍谨妃娘娘之前,我曾经在东宫当过两年差。太后、皇后先后薨逝,当时不少人说皇后染疾是因为太后病中时,她一直在榻前服侍,劳累体虚,因此才过了病气,没有几个月人也就去了。”马尚宫深吸口气:“可是奴婢觉得不是那样。”
这话细想想,其实有些讲不通。太后得的又不是会过人的疫病,再说当时在太后身边侍疾的人多了去了,皇后虽然既是侄女儿又兼儿媳两重身份,伺候的人差事又不用她亲力亲为,说是侍疾,夜里她也不和太后同住一室,平时也就尝个药端个茶,根本累不着。
皇后的身子一贯保养的不错,其他伺候太后的人都没病,偏她就病了,还一病不起,这其间说不定就另有蹊跷。
方尚宫仍然没有出声。
“慎妃当时一直在太后、皇后身边服侍着,比旁人都要细心、尽心。所以后来皇上给她升了顺仪,想来也是为了褒赏她当时的辛劳。只是……只是……”马尚宫手里并没有什么凭据,且这么多年时过境迁,宫中早已经人事全非:“我曾经偶然看见慎妃为太后准备替换的衣衫,已经浆洗好的衣裳,她特意展开来在熏炉上熏过。当时我想着,天冷,这内衫先熏过再穿,暖融融的不会冰着人,慎妃确实体贴,到底是承恩公府出来的,和其他人比就是尽心。后来太后没了,皇后又病到,慎妃自己已经累的人都脱了形,还是天天不拉的伺候皇后。可那时候天已经不冷了,慎妃还是不假他人之手,殷勤的将皇后每次要替换的内衫都事先熏过。”
那会儿马尚宫觉得有点不对。天冷时将衣裳熏暖还说得过去,天已经暖了,为什么慎妃还那么坚持仔细的要将衣裳都熏过呢?所以后来马尚宫就多留个心眼,看慎妃在熏过衣裳之后,将熏炉里的残灰都倒进了马桶里头,这下旁人可就一点痕迹也捉摸不着了,毕竟同那种秽物一搅和,谁还耐烦去细看?躲还躲不及。就算有心想查探,倒都倒进去了,那也已经无从查起了。
看到这事儿之后,马尚宫心里就算没存疑也要觉得不对劲了。旁人燃香熏香的也多,事后有把香灰埋掉的,有直接倒在僻静处或是扫尘时一同扫净的,倒进马桶里的还真是从来没遇见过。
☆、三百五十七 攀爬
马尚宫当时又慌又怕。
她怕被施氏发现了。如果施氏真有本事连太后和皇后也害了,那弄死她一个小小的宫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她足够小心,并没有被发现。隔了几个月,皇后的丧事都办完了之后,马尚宫发现一直平安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提心吊胆几个月,发现自己没有性命之忧,马尚宫的心思又活络起来。她感觉自己手里握住了一个有力的把柄。
可仔细一想,马尚宫又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
太后和皇后病中有这么多太医、尚宫们前前后后的伺候着,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她们病的有蹊跷吗?既然别人都没发现,她手上又没有任何凭据,空口白话谁会信她?到时候别没博着好处,反而送了自己的小命儿。
她也只看到的熏衣裳的小事,太后和皇后去了之后,日常穿过的衣裳、戴过的首饰要么烧了,要么随葬了。就算去查,天长日久的大概也查不出东西来。
施氏竟然有那本事把太后、皇后都害了吗?马尚宫其实也有些将信将疑。
再说,施氏原是皇后的陪嫁丫头,在宫里头,太后和皇后才是她的靠山。要不是皇后提携,她能伺候皇上顺顺当当的从奴婢变成主子吗?要不是太后顾念着香火情分,她能得着延福宫那么好的住处,不用为月例、不用为生活发愁?所以说施氏也没有道理要对太后和皇后下手啊,难道有人会自毁长城?简直岂有此理。没了太后与皇后照拂,她在宫里未必有以前过得舒坦。
马尚宫本来早就下定决心把这事儿烂在肚子里,跟谁都不会多说一句。但是后来的事情越来越让人心里发慌。没了太后和皇后,施氏仍旧过得顺顺当当的,甚至一路高升,晋封为妃。
慎妃着实不简单。
如果太后和皇后还在,慎妃可能出头吗?妃子是想也不想要了,做到顺仪也就到头了。这么一想,太后和皇后的死对慎妃来说,其实是扫去了两块绊脚石。
仔细想想,慎妃得晋升顺仪是在太后和皇后死后,因为侍疾勤谨,自己还病了一场,因此得封的。晋封为妃是在明寿公主谋逆事败之后,据说她事先就告发了明寿公主有不轨之心,所以这一回也是因功得封。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难道只是凑巧?
马尚宫越想越心寒,这个总在旁人身死事败后能得到好处的人,这个一直被别人说是恭谨柔婉的女子,她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