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37节(1 / 4)
听到这话,邵云博心中难免有些伤感,不过他并不想破坏当下这轻松的气氛。
“的确很有一套,虽然方式简单、粗暴,却很实用,能一举多得,令人不得不佩服她那些奇思巧虑。”
要不然,以安常煦的聪明与心计,一般人根本驯服不了他,还很容易被他反制,岂能成长为现在这幅进退有度、低调内敛的模样。
等到李家人在高台县接到这份份量十足的封赏圣旨后,都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舍得下本,连伯爵之位都舍得给。
宣布完圣旨后,过来宣读圣旨笑容灿烂的躬身接过李成锋给的赏钱,态度远比前两次前来宣读圣旨的内侍谦卑得多。
遣退周围的其他人后,内侍才神色恭敬的取出安常煦与李常欣的信道。
“启禀护国夫人,这是康王殿下与乐阳县主托奴婢代为转交的信,而且临来时,陛下曾特意嘱咐奴婢要代几句话。”
陈凤琪接过信,神情肃然的回道。
“臣妇恭听圣训!”
“护国夫人不必如此,陛下说,他只是建议,并没有强求夫人之意,康王殿下初回京,又年少,他却身体欠安,能为殿下提供庇护的时间有限,宗室与朝堂之上的列位,多是他的尊长,康王殿下恐将处处受限,希望能劳动夫人进京扶持几年。”
身为在皇上身边很受重用的宦官,赵内侍他们都很清楚,若无意外,康王殿下会在不久之后,就被正式立太子,乃至继承皇位。
康王殿下不是在宫内长大,被认回去的时间尚短,在朝野内外的声望与影响力都严重不足,身边也没有聚集什么势力,又年少,一旦登基继位,肯定容易受制于朝臣。
纵然有邵云博这个丞相的全力支撑,可他本身在朝堂上的根基也浅,全凭他一力扶持,才能有现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
没有了康平帝的力挺,邵云博自身恐怕都要面对诸多围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有心,能给少年新帝提供的帮助也将有限。
只有身为南江书院的幕后东家,在南江书院一系中拥有崇高威望的陈凤琪出面,带着邵云博与南江书院一起,才能助新帝与那些老牌势力抗衡。
再加上康王殿下的养父安远伯,出身处柱国公府,哪怕对方此前只是柱国公府的一位死士,但是有他的存在,能给柱国公府与安远伯府之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基础,从而帮助康王争取到柱国公府的支持。
只要有了手所握二十万大军的柱国公府的支持,康王殿下的登基之路,将会变得顺利得多,朝野上下的那些人,也要忌惮一二,不敢太过放肆。
这些内侍考虑不到这内中详情,却能从皇上的表现中,领会到他对眼前这位护国夫人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尊重的态度。
毕竟若是换了旁人,皇上完全不必让他代话,完全可以用一纸圣旨将他们直接召入京中,若是这李家有上进心些,得了这般史无前例的重大封赏,肯定会主动提出要进京谢恩。
可是李家在领完圣旨后,只是遥谢圣上隆恩厚宠,丝毫不打算提进京谢恩的事,这位赵内侍才意识到,在他们来之前,皇上可能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才会在私交待他们代话。
听到康平帝托这赵内侍帮忙带的话,陈凤琪着实有些意外,他们一家不打算上京,固然是出于自身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考虑,其实也还有着另一个原因。
他们身为抚养常煦长大的亲人,在常煦心中的地位,肯定不是刚认的亲爹能比的,将心比心,尤其是在对方还是一位帝王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一个亲爹,在儿子心中的地位不及他养父母重要的事实。
所以他们不去京中,也有让他们亲父子好好培养感情,不去中间掺合,碍皇上眼的想法。
却没料到,皇上竟然主动提出,希望他们能够进京,而且还直言不讳的告诉她,他的身体欠安一事。
这也明显意味着,皇上的身体是真的到了将要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对方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孰亲孰远的事,也顾不上考虑,这样做的结果,会不会在将来养大他们李家的野心,只顾得上眼前。
不过陈凤琪即便从中分析出这些信息,她也没有立即改变主意的意思,因为她深知,京中就是一团乱麻,他们一家一旦上京,就会被缠上,难以脱身。
“陛下的意思,老身明白了,可是我们李家人丁单薄,还都是没甚见识的乡下人,对于京都中的一切,心中一直存着敬畏,老身一年迈妇人,去了能做的事情有限,陛下那边若有需要用到老身的地方,老身自当尽力而为,至于进京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内侍见状,总算明白,眼前这位看着气质温文儒雅,书香气十足的老夫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实则是位心中极有主见之人,连皇上的面子都敢不给。
不过赵内侍一想到康王殿下那么有把握的嘱咐,让人提前做的准备,他的心中又踏实了不少。
“护国夫人与康王殿下祖孙分别已有数月,殿下心中甚为思念老夫人,十分期待能在京中早日与家人团聚,希望夫人能够尽快做出决定,奴婢等人,会在高台县衙等候夫人一家,届时好一起进京。” ↑返回顶部↑
“的确很有一套,虽然方式简单、粗暴,却很实用,能一举多得,令人不得不佩服她那些奇思巧虑。”
要不然,以安常煦的聪明与心计,一般人根本驯服不了他,还很容易被他反制,岂能成长为现在这幅进退有度、低调内敛的模样。
等到李家人在高台县接到这份份量十足的封赏圣旨后,都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舍得下本,连伯爵之位都舍得给。
宣布完圣旨后,过来宣读圣旨笑容灿烂的躬身接过李成锋给的赏钱,态度远比前两次前来宣读圣旨的内侍谦卑得多。
遣退周围的其他人后,内侍才神色恭敬的取出安常煦与李常欣的信道。
“启禀护国夫人,这是康王殿下与乐阳县主托奴婢代为转交的信,而且临来时,陛下曾特意嘱咐奴婢要代几句话。”
陈凤琪接过信,神情肃然的回道。
“臣妇恭听圣训!”
“护国夫人不必如此,陛下说,他只是建议,并没有强求夫人之意,康王殿下初回京,又年少,他却身体欠安,能为殿下提供庇护的时间有限,宗室与朝堂之上的列位,多是他的尊长,康王殿下恐将处处受限,希望能劳动夫人进京扶持几年。”
身为在皇上身边很受重用的宦官,赵内侍他们都很清楚,若无意外,康王殿下会在不久之后,就被正式立太子,乃至继承皇位。
康王殿下不是在宫内长大,被认回去的时间尚短,在朝野内外的声望与影响力都严重不足,身边也没有聚集什么势力,又年少,一旦登基继位,肯定容易受制于朝臣。
纵然有邵云博这个丞相的全力支撑,可他本身在朝堂上的根基也浅,全凭他一力扶持,才能有现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
没有了康平帝的力挺,邵云博自身恐怕都要面对诸多围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有心,能给少年新帝提供的帮助也将有限。
只有身为南江书院的幕后东家,在南江书院一系中拥有崇高威望的陈凤琪出面,带着邵云博与南江书院一起,才能助新帝与那些老牌势力抗衡。
再加上康王殿下的养父安远伯,出身处柱国公府,哪怕对方此前只是柱国公府的一位死士,但是有他的存在,能给柱国公府与安远伯府之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基础,从而帮助康王争取到柱国公府的支持。
只要有了手所握二十万大军的柱国公府的支持,康王殿下的登基之路,将会变得顺利得多,朝野上下的那些人,也要忌惮一二,不敢太过放肆。
这些内侍考虑不到这内中详情,却能从皇上的表现中,领会到他对眼前这位护国夫人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尊重的态度。
毕竟若是换了旁人,皇上完全不必让他代话,完全可以用一纸圣旨将他们直接召入京中,若是这李家有上进心些,得了这般史无前例的重大封赏,肯定会主动提出要进京谢恩。
可是李家在领完圣旨后,只是遥谢圣上隆恩厚宠,丝毫不打算提进京谢恩的事,这位赵内侍才意识到,在他们来之前,皇上可能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才会在私交待他们代话。
听到康平帝托这赵内侍帮忙带的话,陈凤琪着实有些意外,他们一家不打算上京,固然是出于自身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考虑,其实也还有着另一个原因。
他们身为抚养常煦长大的亲人,在常煦心中的地位,肯定不是刚认的亲爹能比的,将心比心,尤其是在对方还是一位帝王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一个亲爹,在儿子心中的地位不及他养父母重要的事实。
所以他们不去京中,也有让他们亲父子好好培养感情,不去中间掺合,碍皇上眼的想法。
却没料到,皇上竟然主动提出,希望他们能够进京,而且还直言不讳的告诉她,他的身体欠安一事。
这也明显意味着,皇上的身体是真的到了将要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对方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孰亲孰远的事,也顾不上考虑,这样做的结果,会不会在将来养大他们李家的野心,只顾得上眼前。
不过陈凤琪即便从中分析出这些信息,她也没有立即改变主意的意思,因为她深知,京中就是一团乱麻,他们一家一旦上京,就会被缠上,难以脱身。
“陛下的意思,老身明白了,可是我们李家人丁单薄,还都是没甚见识的乡下人,对于京都中的一切,心中一直存着敬畏,老身一年迈妇人,去了能做的事情有限,陛下那边若有需要用到老身的地方,老身自当尽力而为,至于进京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内侍见状,总算明白,眼前这位看着气质温文儒雅,书香气十足的老夫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实则是位心中极有主见之人,连皇上的面子都敢不给。
不过赵内侍一想到康王殿下那么有把握的嘱咐,让人提前做的准备,他的心中又踏实了不少。
“护国夫人与康王殿下祖孙分别已有数月,殿下心中甚为思念老夫人,十分期待能在京中早日与家人团聚,希望夫人能够尽快做出决定,奴婢等人,会在高台县衙等候夫人一家,届时好一起进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