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33节(3 / 4)
“启奏陛下,二皇子考取状元,乃是古往今来,从不曾有过的先例,纵然现已成为事实,为陛下与臣等的清名着想,希望陛下还是不要大张旗鼓的立状元碑,以免为后人落下口实,认为是陛下与臣等为二皇子共谋这状元之位。”
康平帝心情不爽的收起笑容,张居民大学士随即出列道。
“崔大人这是在质疑老夫的品性与职守吗?老夫不管李状元是不是二皇子的事,他在殿试中被选为状元一事,陛下从头到尾都不曾干涉半分。”
“在其皇子身份没有曝光前,为确定他是否当得起状元之位,堂上多位老大人曾参与过表决,最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确定了状元之位,一切流程都记录在案,李状元的殿试文章,也已随榜公示天下,还能给谁落下什么口实?”
即便常守则是不支持选李常煦当状元的那个,他在此刻也不得不站出来声援张大学士。
因为他这辈子最爱惜自己的名誉,在殿试已过,状元之争已尘埃落定的情况下,他绝对不容许别人对这次的殿试生出质疑,留下什么可能牵涉到他的清名的非议。
“张大人说得对,崔大人没有了解过本届殿试异常严谨的甄选流程,就在此大放阙词,实在很不应该,李常煦的状元之位,是他凭本事当明正大考取的,凭什么不能立状元碑?”
亲眼见证过昨日的认亲现场,常守则岂会不知皇上将主持本届殿试的工作,推给他与张居民的原因,可是纵然知道,为了他自己,他这回也要坚定的维护皇上一回,就是心里有些不甘。
“这件事情很简单,只需在状元碑上写清楚,李状元本是被耕读世家李氏精心培养出来的寒门仕子,却在考取状元后,被陛下给认了回去,给皇族安氏带了一座状元牌坊回去。”
“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什么有污我等清名的说法,但凡有,那都是居心叵测之徒的诽谤。”
康平帝第一次发现,这常御史也有可取之处,看对方火力全开,夹枪带棒的怼别人,着实让他感到心情的愉悦。
虽然对方还是习惯性的将他与安氏皇族也内涵了一通了,但是那又怎样呢?由他们亲自选取的状元,就是他这个皇上的亲生儿子,这是天意。
将别人精心培养出来的状元认回来,除了有些对不起高台县李家庄的李家,他无愧于天地,也经得起这天下人的质疑,因为他是真的没有动过任何手脚。
接下来的时间里,不仅负责主持此次殿试的张大学士与常御史,都是如此表态,其他参与阅卷与陪审的官员,也都纷纷站出来附和,并透露了一些具体过程,力证李常煦的状元之位当之无愧,这场争议才彻底落幕。
随着话题重新回到状元牌坊的选址上,想到若是在每日上下朝时,在宫门外看一座属于皇族的状元牌坊,肯定会让他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大臣,难免感到心塞。
所以朝堂上的众位官员,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要求将牌坊修建在皇族宗祠,在这件事情上,康平帝并没有与他们较劲的想法。
立在皇族宗祠那边,也不耽误那座状元牌坊所代表的特殊意义,依旧可以彰显他这位状元之父皇的荣耀。
确定好修建这座状元牌坊的地址后,柯尚书才提到另一个问题。
“陛下,二皇子毕竟是阳山乡李氏培养出来的状元,对于那边,不知该如何补偿才好?”
补偿不到位,容易让天下人非议,毕竟一座状元牌坊,只要那个家族不犯下什么重罪,足以让状元的出身家族荣耀许多代。
对于皇族安氏而言,那状元不过是可以用来‘膈应’百官,证明皇族也能生出‘文曲星降世’的优秀子弟的证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是对皇室以外的百姓而言,绝对意义非凡。
听到柯尚书的话,康平帝不以为意的回道。
“二皇子是由湖州府高台县李家庄的李家抚养成人,与阳山乡李氏没有关系,朕为何要补偿那家,只需补偿高台县李家即可。”
听到康平帝竟然当众说出如此‘任性’的话,让柯尚书大为震惊,慌忙回道。
“陛下,就算您说的是事实,可是高台县李家出自豫州李家,祖籍是阳山乡李氏,二皇子殿下的养父也是阳山乡李氏的人,您这么说,实与礼不合啊。”
“谁告诉你二皇子的养父李成锋,是出自阳山乡李氏?他是二皇子的祖母陈宜人迁家到湖州境内,于半途中救回的义子,虽然也姓李,但他可不是豫州阳山乡的人。”
听到这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邵云博下意识想要捂脸,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太做的那些事,竟然会毫无预兆的被康平帝在朝堂上突然曝光,继阳阳之后,乐姐儿也将很快知道,自己的爹不是亲爹。
虽然邵云博心里清楚,皇上是因陈宜人被亡夫的族人逼得背井离乡,才会对那阳山乡李氏心生恶感,不想让高台县李家抚养二皇子的功劳,被阳山乡李氏沾光。
索性在认回二皇子的最初,就当众将高台县李家与阳山乡李氏之间的关系撕开,让人无法再将两者捆绑。
柯尚书愣了片刻后,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返回顶部↑
康平帝心情不爽的收起笑容,张居民大学士随即出列道。
“崔大人这是在质疑老夫的品性与职守吗?老夫不管李状元是不是二皇子的事,他在殿试中被选为状元一事,陛下从头到尾都不曾干涉半分。”
“在其皇子身份没有曝光前,为确定他是否当得起状元之位,堂上多位老大人曾参与过表决,最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确定了状元之位,一切流程都记录在案,李状元的殿试文章,也已随榜公示天下,还能给谁落下什么口实?”
即便常守则是不支持选李常煦当状元的那个,他在此刻也不得不站出来声援张大学士。
因为他这辈子最爱惜自己的名誉,在殿试已过,状元之争已尘埃落定的情况下,他绝对不容许别人对这次的殿试生出质疑,留下什么可能牵涉到他的清名的非议。
“张大人说得对,崔大人没有了解过本届殿试异常严谨的甄选流程,就在此大放阙词,实在很不应该,李常煦的状元之位,是他凭本事当明正大考取的,凭什么不能立状元碑?”
亲眼见证过昨日的认亲现场,常守则岂会不知皇上将主持本届殿试的工作,推给他与张居民的原因,可是纵然知道,为了他自己,他这回也要坚定的维护皇上一回,就是心里有些不甘。
“这件事情很简单,只需在状元碑上写清楚,李状元本是被耕读世家李氏精心培养出来的寒门仕子,却在考取状元后,被陛下给认了回去,给皇族安氏带了一座状元牌坊回去。”
“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什么有污我等清名的说法,但凡有,那都是居心叵测之徒的诽谤。”
康平帝第一次发现,这常御史也有可取之处,看对方火力全开,夹枪带棒的怼别人,着实让他感到心情的愉悦。
虽然对方还是习惯性的将他与安氏皇族也内涵了一通了,但是那又怎样呢?由他们亲自选取的状元,就是他这个皇上的亲生儿子,这是天意。
将别人精心培养出来的状元认回来,除了有些对不起高台县李家庄的李家,他无愧于天地,也经得起这天下人的质疑,因为他是真的没有动过任何手脚。
接下来的时间里,不仅负责主持此次殿试的张大学士与常御史,都是如此表态,其他参与阅卷与陪审的官员,也都纷纷站出来附和,并透露了一些具体过程,力证李常煦的状元之位当之无愧,这场争议才彻底落幕。
随着话题重新回到状元牌坊的选址上,想到若是在每日上下朝时,在宫门外看一座属于皇族的状元牌坊,肯定会让他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大臣,难免感到心塞。
所以朝堂上的众位官员,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要求将牌坊修建在皇族宗祠,在这件事情上,康平帝并没有与他们较劲的想法。
立在皇族宗祠那边,也不耽误那座状元牌坊所代表的特殊意义,依旧可以彰显他这位状元之父皇的荣耀。
确定好修建这座状元牌坊的地址后,柯尚书才提到另一个问题。
“陛下,二皇子毕竟是阳山乡李氏培养出来的状元,对于那边,不知该如何补偿才好?”
补偿不到位,容易让天下人非议,毕竟一座状元牌坊,只要那个家族不犯下什么重罪,足以让状元的出身家族荣耀许多代。
对于皇族安氏而言,那状元不过是可以用来‘膈应’百官,证明皇族也能生出‘文曲星降世’的优秀子弟的证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是对皇室以外的百姓而言,绝对意义非凡。
听到柯尚书的话,康平帝不以为意的回道。
“二皇子是由湖州府高台县李家庄的李家抚养成人,与阳山乡李氏没有关系,朕为何要补偿那家,只需补偿高台县李家即可。”
听到康平帝竟然当众说出如此‘任性’的话,让柯尚书大为震惊,慌忙回道。
“陛下,就算您说的是事实,可是高台县李家出自豫州李家,祖籍是阳山乡李氏,二皇子殿下的养父也是阳山乡李氏的人,您这么说,实与礼不合啊。”
“谁告诉你二皇子的养父李成锋,是出自阳山乡李氏?他是二皇子的祖母陈宜人迁家到湖州境内,于半途中救回的义子,虽然也姓李,但他可不是豫州阳山乡的人。”
听到这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邵云博下意识想要捂脸,他怎么也没想到,太太做的那些事,竟然会毫无预兆的被康平帝在朝堂上突然曝光,继阳阳之后,乐姐儿也将很快知道,自己的爹不是亲爹。
虽然邵云博心里清楚,皇上是因陈宜人被亡夫的族人逼得背井离乡,才会对那阳山乡李氏心生恶感,不想让高台县李家抚养二皇子的功劳,被阳山乡李氏沾光。
索性在认回二皇子的最初,就当众将高台县李家与阳山乡李氏之间的关系撕开,让人无法再将两者捆绑。
柯尚书愣了片刻后,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