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69节(1 / 4)
所以时知调整对策,她决定让本土民生经济尽快复苏起来,以后不用她费力宣传自然也会有百姓想尽办法来到她这里。
第一个就是“神农六号”小麦,经过这几年在清河的培育,在水土环境最优的条件下,“神农六号”最高已经到达五百多斤的产量,最普通的旱田种植理想状态下也能有三四百斤收成。
第二个是空间中的稻种,时知让人之前在江南试种过,哪怕没有崔教授亲自把关,只是按照崔教授教得方法种植,这种子一亩好田产粮四百斤也不成问题,甚至最上等的田中有几块儿突破了六百斤,江南是双季稻,一年亩产可以突破八百斤。
第三个就是棉花种子,除了桐州以外冀州和燕州时知打算也开始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不仅是种植她还打算把崔氏改进的纺车和织机推广出去。
稻种数量有限,时知最先安排种上的是从世家得来的那些良田,前些年翻车在江南被世家豪族广泛使用,这些土地的灌溉也比别人的方便。
“农业司”去推广这些种子,给出的宣传语就是“年产八百斤”,很多人其实不信,但租种这些好田原本是要交六成甚至七成的佃租,如今换成“农业司”只要四成还是很多农人抢着耕种。
至于“农业司”要求必须在这些土地种植新种子和使用新的耕作方式,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心想着收租子的总不会故意让土地减产。
至于棉花的推广时知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种植另一部分是纺织,推广种植的事由崔教授负责,而纺织的事时知制定了全新计划。
之前崔氏棉布生意有多赚钱外人大概也看在眼里,这一次时知干脆打算做一票大的。
江南、桐州、冀州和燕州南部几地给时知上过“孝敬”的大户都收到了时知免费赠送的改进版纺车和织机,之前由崔氏垄断的棉花生意这次彻底放开,并且还给培训棉线纺织技术。
当然了崔氏独门的织染技术还是留给王氏,这种高端布匹生意做多就没赚头了。
一开始大家还嘀咕崔氏的用意,但很快崔氏就发出公告,明后两年前崔氏将收购大量棉布用来当军用物资和出口。
愿不愿意做这个生意崔氏不管,只是告诉大家这个买卖在这两年是很有赚头的。
江南很多人都知道王氏和崔氏合作的纺织作坊很赚钱,这次崔氏虽然没把织染技术传出来,但他家给的纺车和织机却是和王氏那里的一样,大家打听清楚后就动了心思。
崔氏收购棉布是要下订单的,所以决定要做这生意后,很多家有织坊的大户把自己家学技术最快的织工送去崔氏培训后就安排人去桐州收购部分棉花,他们需要先把成品做出来给崔氏看才能收到订单。
桐州的棉农今年得到棉花以后可以放开市场自由交易的消息不久,棉花的价格就上涨了两文钱,之后消息传到冀州和燕州,崔教授的棉花推广工作都顺利不少。
崔氏这一系列动作都被各方收到消息,尤其是崔氏那小麦和稻米种子,多年以来一直都关注清河的郑濂听到后沉默了。
所有人都知道崔氏有良种,但从没想过他家竟然一直藏着“神种”,亩产五百斤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曾经江南最好的水田产到三百斤就能被地方官当“祥瑞”之象上报朝廷。
“派人去把崔氏的种子弄一部分回来,崔时知现如今大规模放开种植,这种子把控就不会太严。”郑濂最终决定学习对手这一招,他如今占据的地方虽然没有江南和桐州条件那么好,但冀州能种植的他治下没道理做不成。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郑濂一个,荀延也同样把人派去江南,他这里多水田,那稻种在他这也一样会有大用处。
时知当然知道她这些动作会被对手盯上,可她如今不在意这个,那些人就算用尽办法能从她这里偷渡多少种子?
等带回去育种培育到能成规模推广种植起码也得四五年,要是没有成熟的培育技术还可能更晚,甚至因为水土环境不同出现退化问题,不然崔教授用辛苦这十几年吗?
甚至时知也没有很想阻止那些人去推广这些种子,哪方势力要打仗,军粮都想尽办法也会征出来,说到底最终忍饥挨饿的大多只是普通百姓。
以现在的形势看来,这场动荡段时间内停止不下来,给这天下万民一点延续的力量与保障是现在的她为数不多能做的事。
如今有火炮威慑,崔氏的势力范围很少有人主动挑衅,时知除了要用这段时间恢复元气,她还要计划后面的事。
天下割据总有要融合的时候,时知其实如今也不知道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所以她需要想到各种结果的应对措施。
局势瞬息万变,只能不断增强实力,方能在对决时有参与权。
正当时知投入到新的事业计划中时,清河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女郎,西关来人了。”
时知听了后有些诧异,然后就紧张起来:“西关出事了?” ↑返回顶部↑
第一个就是“神农六号”小麦,经过这几年在清河的培育,在水土环境最优的条件下,“神农六号”最高已经到达五百多斤的产量,最普通的旱田种植理想状态下也能有三四百斤收成。
第二个是空间中的稻种,时知让人之前在江南试种过,哪怕没有崔教授亲自把关,只是按照崔教授教得方法种植,这种子一亩好田产粮四百斤也不成问题,甚至最上等的田中有几块儿突破了六百斤,江南是双季稻,一年亩产可以突破八百斤。
第三个就是棉花种子,除了桐州以外冀州和燕州时知打算也开始大规模推广棉花种植,不仅是种植她还打算把崔氏改进的纺车和织机推广出去。
稻种数量有限,时知最先安排种上的是从世家得来的那些良田,前些年翻车在江南被世家豪族广泛使用,这些土地的灌溉也比别人的方便。
“农业司”去推广这些种子,给出的宣传语就是“年产八百斤”,很多人其实不信,但租种这些好田原本是要交六成甚至七成的佃租,如今换成“农业司”只要四成还是很多农人抢着耕种。
至于“农业司”要求必须在这些土地种植新种子和使用新的耕作方式,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心想着收租子的总不会故意让土地减产。
至于棉花的推广时知分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种植另一部分是纺织,推广种植的事由崔教授负责,而纺织的事时知制定了全新计划。
之前崔氏棉布生意有多赚钱外人大概也看在眼里,这一次时知干脆打算做一票大的。
江南、桐州、冀州和燕州南部几地给时知上过“孝敬”的大户都收到了时知免费赠送的改进版纺车和织机,之前由崔氏垄断的棉花生意这次彻底放开,并且还给培训棉线纺织技术。
当然了崔氏独门的织染技术还是留给王氏,这种高端布匹生意做多就没赚头了。
一开始大家还嘀咕崔氏的用意,但很快崔氏就发出公告,明后两年前崔氏将收购大量棉布用来当军用物资和出口。
愿不愿意做这个生意崔氏不管,只是告诉大家这个买卖在这两年是很有赚头的。
江南很多人都知道王氏和崔氏合作的纺织作坊很赚钱,这次崔氏虽然没把织染技术传出来,但他家给的纺车和织机却是和王氏那里的一样,大家打听清楚后就动了心思。
崔氏收购棉布是要下订单的,所以决定要做这生意后,很多家有织坊的大户把自己家学技术最快的织工送去崔氏培训后就安排人去桐州收购部分棉花,他们需要先把成品做出来给崔氏看才能收到订单。
桐州的棉农今年得到棉花以后可以放开市场自由交易的消息不久,棉花的价格就上涨了两文钱,之后消息传到冀州和燕州,崔教授的棉花推广工作都顺利不少。
崔氏这一系列动作都被各方收到消息,尤其是崔氏那小麦和稻米种子,多年以来一直都关注清河的郑濂听到后沉默了。
所有人都知道崔氏有良种,但从没想过他家竟然一直藏着“神种”,亩产五百斤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曾经江南最好的水田产到三百斤就能被地方官当“祥瑞”之象上报朝廷。
“派人去把崔氏的种子弄一部分回来,崔时知现如今大规模放开种植,这种子把控就不会太严。”郑濂最终决定学习对手这一招,他如今占据的地方虽然没有江南和桐州条件那么好,但冀州能种植的他治下没道理做不成。
有同样想法的不止郑濂一个,荀延也同样把人派去江南,他这里多水田,那稻种在他这也一样会有大用处。
时知当然知道她这些动作会被对手盯上,可她如今不在意这个,那些人就算用尽办法能从她这里偷渡多少种子?
等带回去育种培育到能成规模推广种植起码也得四五年,要是没有成熟的培育技术还可能更晚,甚至因为水土环境不同出现退化问题,不然崔教授用辛苦这十几年吗?
甚至时知也没有很想阻止那些人去推广这些种子,哪方势力要打仗,军粮都想尽办法也会征出来,说到底最终忍饥挨饿的大多只是普通百姓。
以现在的形势看来,这场动荡段时间内停止不下来,给这天下万民一点延续的力量与保障是现在的她为数不多能做的事。
如今有火炮威慑,崔氏的势力范围很少有人主动挑衅,时知除了要用这段时间恢复元气,她还要计划后面的事。
天下割据总有要融合的时候,时知其实如今也不知道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所以她需要想到各种结果的应对措施。
局势瞬息万变,只能不断增强实力,方能在对决时有参与权。
正当时知投入到新的事业计划中时,清河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女郎,西关来人了。”
时知听了后有些诧异,然后就紧张起来:“西关出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