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2 / 4)
常规而言,收购“天翼”的过程,总体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收购股份阶段,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同时和股东进行大量的谈判;而第二阶段则是公布并提出全面收购阶段,这一阶段要严格遵守合并守则中的规定。
而现在刚刚进行第一阶段,就遇到了一些难题。
从人心向背而言,“天翼”内部现在是一团乱,有人想趁机解套,有人想破釜沉舟,还有人投机取巧准备价高者得。
而从公司结构而言,“天翼”的股权其实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分散,其中占股最高的,是天翼那位暴发户董事长钱晓河——他手中的股权占到了35%,按比例算,游离在外的股权高达65%。
根据借壳上市的规则,理论上,如果一个收购者能够收购壳公司股权的35%,便可以在公示并无问题后,就可以提出全面收购。
“天翼”游离在外的股权数之高,让这个“35%”看起来非常容易达到。
可是事实上,这个“35%”难上加难,且并不稳妥。
钱晓河能够只凭35%的股权把控住公司,并不是因为他能力超群,而是因为他留了一手——“天翼”公司有一部分占比16%的股权,是由钱晓河的亲信代持的,而这个亲信是个隐形人,基本从来没有出现在公司管理中。
这个人的存在,让这场收购变成了一个未知数,如果不把这个人拿下,那么他们的收购无论如何都不会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连江晚晴都感觉到了,在收购股权的个过程中,其中有另一股势力在用竞争的方式,阻止他们收购控股权——这股势力是谁,不言而喻。
江晚晴旁观了几天才混了个大概,她终于体会到了自己上手操纵对冲基金时,季绍钧那种被“倾家荡产”的可能所支配的恐惧。
为了不出纰漏,她干脆的把这件明显超越她能力范围的事情全权甩给了严修筠。
而严修筠的表现,倒是让江晚晴意外发现了一件事。
她本来以为严修筠不肯去帮傅修远,是因为他不擅长此类运作,可是在他投身于收购事宜时,江晚晴才惊讶的发现,严修筠也许在经验上欠缺了些,但是才思敏捷和商业头脑,并不亚于季绍钧。
江晚晴于是且喜且悲地得出了结论——她们家严教授没成为一个商业奇才,根本原因,大约是嫌麻烦。
而季绍钧的判断倒是没错,他和严修筠强强联手,效率是惊人的,江晚晴今天早晨抽空关注了一下他们的进度,发现他们已经拿下了天翼35%的股权——这说明,在游离在外的65%股权中,他们在和另一股势力的竞争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为了最后的稳妥,严修筠和季绍钧这些天一直在和“天翼”的人周旋,时常早晨还在平城,下午人就飞去了港府。
就在他们紧锣密鼓的安排“天翼”的收购时,一直悬而未决的另一条消息,让江晚晴原本伺机以待的心情终于找到了一点出口。
江晚晴之前购买的那份保险立了大功,有何校长一声令下,处理理赔的时候“特事特办”,手续很快递交到了保险公司去,随后就是保险公司的取证和调查阶段,这个阶段比江晚晴想象得漫长很多。江晚晴不是直接受益人,严修筠最近又忙着暗中收购的事情不太方便露面,所以后续事宜,觉得自己在其中没有出什么力的吴启思自告奋勇揽了过去。
而直到江晚晴遇见吴启思,才知道这个过程中出了什么幺蛾子。
“保险公司方面怀疑,这份保险的购买有骗保嫌疑。”吴启思说,“保单的购买时间、生效时间、以及出险时间都有点儿太巧了,保险公司的调查人员对此指出了质疑。”
江晚晴一听就皱眉了:“可是我们的流程没有任何问题,怀疑我们骗保是要讲证据的。”
吴启思则对江晚晴举了举手,示意她稍安勿躁:“江老师你不要着急,这件事已经解决了……我叔叔的律师出面,帮我们递交了一些证明。”
听到吴哲茂介入此事,江晚晴心里一顿,下意识追问道:“递交了什么证明?”
“那些我不懂。”吴启思摇了摇头,实话实说,“总之保险的理赔程序应该解决了,理论上,理赔的钱应该划到我和严教授两人的卡上,但是严教授授权我全权代理,我就把钱划到了我账上……此事还差最后一步——我们需要共同签字,表示把这笔钱捐给学校,并让学校出面‘赔偿’仪器损失。”
江晚晴心里一浮一沉,听见吴启思这么说,也露出一点为难:“修筠这些日子不在老校区。”
“我知道,我已经和严教授通过电话了,他说他那边很忙,有事情临时联系不上,可以找你。”吴启思推了推眼镜,叹了一声,也微微皱眉道,“齐院长和王院长那边催的有点急,他们希望,你去代表一下儿,最好今天能把这件事办妥。”
江晚晴知道齐院长和王院长的心态,他们两个人联合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好不容易有严修筠出来背锅,他们希望尽快息事宁人,不要横生枝节或者等到严修筠变卦。
江晚晴有点儿坏心眼,其实她有心想抻一抻这两位院长,让他们多提心吊胆两天,不过吴启思一句话倒是打消了她在这个关头使坏的心。
“我叔叔今天也到学校来了,正在跟何校长谈事情。”吴启思道,“江老师,如果你没什么事的话,我们现在去把保险的事情办妥,我叔叔还让我到何校长那里去一趟。” ↑返回顶部↑
而现在刚刚进行第一阶段,就遇到了一些难题。
从人心向背而言,“天翼”内部现在是一团乱,有人想趁机解套,有人想破釜沉舟,还有人投机取巧准备价高者得。
而从公司结构而言,“天翼”的股权其实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分散,其中占股最高的,是天翼那位暴发户董事长钱晓河——他手中的股权占到了35%,按比例算,游离在外的股权高达65%。
根据借壳上市的规则,理论上,如果一个收购者能够收购壳公司股权的35%,便可以在公示并无问题后,就可以提出全面收购。
“天翼”游离在外的股权数之高,让这个“35%”看起来非常容易达到。
可是事实上,这个“35%”难上加难,且并不稳妥。
钱晓河能够只凭35%的股权把控住公司,并不是因为他能力超群,而是因为他留了一手——“天翼”公司有一部分占比16%的股权,是由钱晓河的亲信代持的,而这个亲信是个隐形人,基本从来没有出现在公司管理中。
这个人的存在,让这场收购变成了一个未知数,如果不把这个人拿下,那么他们的收购无论如何都不会进展顺利。
与此同时,连江晚晴都感觉到了,在收购股权的个过程中,其中有另一股势力在用竞争的方式,阻止他们收购控股权——这股势力是谁,不言而喻。
江晚晴旁观了几天才混了个大概,她终于体会到了自己上手操纵对冲基金时,季绍钧那种被“倾家荡产”的可能所支配的恐惧。
为了不出纰漏,她干脆的把这件明显超越她能力范围的事情全权甩给了严修筠。
而严修筠的表现,倒是让江晚晴意外发现了一件事。
她本来以为严修筠不肯去帮傅修远,是因为他不擅长此类运作,可是在他投身于收购事宜时,江晚晴才惊讶的发现,严修筠也许在经验上欠缺了些,但是才思敏捷和商业头脑,并不亚于季绍钧。
江晚晴于是且喜且悲地得出了结论——她们家严教授没成为一个商业奇才,根本原因,大约是嫌麻烦。
而季绍钧的判断倒是没错,他和严修筠强强联手,效率是惊人的,江晚晴今天早晨抽空关注了一下他们的进度,发现他们已经拿下了天翼35%的股权——这说明,在游离在外的65%股权中,他们在和另一股势力的竞争中,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为了最后的稳妥,严修筠和季绍钧这些天一直在和“天翼”的人周旋,时常早晨还在平城,下午人就飞去了港府。
就在他们紧锣密鼓的安排“天翼”的收购时,一直悬而未决的另一条消息,让江晚晴原本伺机以待的心情终于找到了一点出口。
江晚晴之前购买的那份保险立了大功,有何校长一声令下,处理理赔的时候“特事特办”,手续很快递交到了保险公司去,随后就是保险公司的取证和调查阶段,这个阶段比江晚晴想象得漫长很多。江晚晴不是直接受益人,严修筠最近又忙着暗中收购的事情不太方便露面,所以后续事宜,觉得自己在其中没有出什么力的吴启思自告奋勇揽了过去。
而直到江晚晴遇见吴启思,才知道这个过程中出了什么幺蛾子。
“保险公司方面怀疑,这份保险的购买有骗保嫌疑。”吴启思说,“保单的购买时间、生效时间、以及出险时间都有点儿太巧了,保险公司的调查人员对此指出了质疑。”
江晚晴一听就皱眉了:“可是我们的流程没有任何问题,怀疑我们骗保是要讲证据的。”
吴启思则对江晚晴举了举手,示意她稍安勿躁:“江老师你不要着急,这件事已经解决了……我叔叔的律师出面,帮我们递交了一些证明。”
听到吴哲茂介入此事,江晚晴心里一顿,下意识追问道:“递交了什么证明?”
“那些我不懂。”吴启思摇了摇头,实话实说,“总之保险的理赔程序应该解决了,理论上,理赔的钱应该划到我和严教授两人的卡上,但是严教授授权我全权代理,我就把钱划到了我账上……此事还差最后一步——我们需要共同签字,表示把这笔钱捐给学校,并让学校出面‘赔偿’仪器损失。”
江晚晴心里一浮一沉,听见吴启思这么说,也露出一点为难:“修筠这些日子不在老校区。”
“我知道,我已经和严教授通过电话了,他说他那边很忙,有事情临时联系不上,可以找你。”吴启思推了推眼镜,叹了一声,也微微皱眉道,“齐院长和王院长那边催的有点急,他们希望,你去代表一下儿,最好今天能把这件事办妥。”
江晚晴知道齐院长和王院长的心态,他们两个人联合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好不容易有严修筠出来背锅,他们希望尽快息事宁人,不要横生枝节或者等到严修筠变卦。
江晚晴有点儿坏心眼,其实她有心想抻一抻这两位院长,让他们多提心吊胆两天,不过吴启思一句话倒是打消了她在这个关头使坏的心。
“我叔叔今天也到学校来了,正在跟何校长谈事情。”吴启思道,“江老师,如果你没什么事的话,我们现在去把保险的事情办妥,我叔叔还让我到何校长那里去一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