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3 / 4)
朱嬷嬷赞许点头,这才拉过锦绣:“走吧,王妃命人备了马车,一路送你们回家,你的身份,等到家时候,官府自然会有人来寻你们办。锦绣,从此之后,是福是祸,就全由的你自己了。”
锦绣应是,迈出王府后门,王府后门是在一条很安静的巷子里,从这条巷子出去,还要走一段路,才会到热闹的大街,这里一点市井里的嘈杂声都听不到。但锦绣一迈出后门,就觉得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她停下脚步,把手里的包袱交给秀才娘子,对着朱嬷嬷跪下行礼。
朱嬷嬷这回没有阻止她,等锦绣行完礼后,朱嬷嬷才扶起她:“锦元那里,我会照顾她的。走吧,天不早了,也该回去了。”锦绣转身往马车处走去,小内侍扶了一把锦绣,锦绣上车后秀才娘子也跟着上来,刘秀才坐上了车辕,车夫的鞭子敲在马上,马车缓缓离开。
锦绣在车上掀起车帘,看向越来越远的王府,绿色琉璃,红色府墙离的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显得气势磅礴。接着车夫把车往大道上拐去,宁王府就再看不到了。
锦绣把车帘放下,从此,就是另一种生活了。
“大花,不,锦绣,哎,我跟你说,这会儿我才敢喘一口气。方才我是真的进了王府,还和王府的嬷嬷说话了?”秀才娘子直到这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问锦绣,锦绣微微一笑,安慰秀才娘子:“娘,是真的,真的进了王府,和王府嬷嬷说话了。”
秀才娘子双手合十,连连念佛:“阿弥陀佛,我这是哪世修来的,竟然还有这样的造化。”
“什么哪世修来的,你能不能别给我丢脸?”离开王府后,刘秀才的魂也跟着回来了,听到车厢内传来妻子的话,就掀起车帘瞧着里面:“我和你说,我只是时运不济,要时运济了,中了举,再联捷中了进士,那时就要进皇宫里面殿试,那时候你就可以穿凤冠霞帔,成官太太了。”
这样的话,刘秀才已经说过许多次了,秀才娘子啐他一口:“呸,又说这样的话了。不靠着那几个蒙童,还有几亩薄田,还不晓得你怎么过日子呢。这会儿倒会在闺女面前吹牛说大话。”刘秀才也被秀才娘子呵斥习惯了,又呵呵一笑把车帘放下。
锦绣看着父母斗嘴,唇微微抿起露出一个笑,这就是记忆中家的感觉啊,爹娘偶尔斗下嘴,弟弟妹妹们一会儿闹,一会儿好。就算吃的穿的不如王府里面,有时还很辛苦,可是锦绣很怀念,十分怀念。
“娘,弟弟妹妹们,是不是长的我都快认不出了?”锦绣的话让秀才娘子轻叹一声:“我病着时候,四苗没人照顾,不到一个月也就没了。好在二苗三花都还好。”
“妹妹今年也有十一了吧?只怕不拖鼻涕了?”锦绣很努力地想知道自己的弟弟妹妹们的情况,果真秀才娘子笑了:“比你当初离家时候高许多,人也能干,我说来接你,家里面怎么办?你妹妹说,有她呢,洗衣做饭她全会做,还说,爹娘如果不来,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你娘前年又给你添了个妹妹,叫五花。”刘秀才又掀起车帘插嘴,秀才娘子的脸微微一红:“我这不是觉着二苗只有一个,想再给他添个弟弟?你和女儿说这些,也不怕女儿害羞。”
“要还在家啊,这会儿都该定亲了。”说着刘秀才就皱眉:“说到给女儿定亲,你说我们给女儿寻个什么样的人家?我那几个学生里面,也有中了秀才的,要我把女儿许给他们,他们会不会推辞?”
“老不修!”秀才娘子笑着骂了刘秀才一句,这才拍拍锦绣的手:“你总要在娘身边多待几年,娘才舍得把你嫁出去。”
☆、第22章 归乡
锦绣靠向秀才娘子肩头,秀才娘子把锦绣楼进怀里,看着女儿的眉眼,笑的十分开心喜悦。刘秀才瞧着她们娘儿俩,把帘子放下,靠在车厢壁上闭上眼睛打瞌睡,从此后,一家子就在一起了,再也不分开。
哦,不对,女儿总是要出嫁的,女儿过了年才十五岁,总要再养几年,十八出嫁也算不得晚,嗯,看来还是要努力赚钱,这样才能让一家子好好地过。刘秀才盘算着,已经沉入梦乡,好日子,总会来的。
离开王府的第三天中午,锦绣三人就回到刘家所在的乡村,村子和锦绣离开时候差不多,只是路比原先要好了些,没有锦绣记忆中的泥泞了。
“这是你三叔,哎,你也记不得了,就是四房的,十几年前不是出去做生意吗?一去就不回头,都说只怕没命了,你三婶也不晓得哭干了多少眼泪。去年突然回来了,不但回来了,还带了许多银子和下人,瞧,这屋子,就是他家新盖的,前后院子呢,都是大瓦房。”
秀才娘子掀起帘子指着前面的一座房子,这座青砖瓦房和周围的土坯房明显不同。秀才娘子继续道:“还说这出入村的路太泥泞了,就寻人来把这好好地修了修,虽说不像镇上的街道铺了青石板,可这碎石子铺的路啊,也比别的村强。”
秀才娘子给锦绣指点着这哪里是哪里,锦绣一边听着,一边搜寻自己的记忆,就在秀才娘子要说话的时候,锦绣已经指着一座院子道:“娘,这就该是我们家吧?我还记得那棵石榴树,就是它旁边多了棵什么?”
“果然你还记得。”秀才娘子已经笑开了花,车夫已经把车停在门口,大门已经被打开,跑出几个孩子来,最大的是男孩,穿着还算干净,身后的女孩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女童。看见刘秀才从车辕上跳下来,男孩二苗上前给刘秀才行礼,女孩已经走到车前,探头探脑:“娘,大姐回来了吗?”
“回来了!哎,三花,你把你妹妹放下,来替你姐姐把东西拿下来。”秀才娘子一回到家里,说话的声音都比原来大了许多,一边吩咐着女儿,一边就把锦绣的包袱拿出来,递给下面等着的三花。
锦绣也掀起帘子走下车,已经有邻居围过来看热闹,看见锦绣的穿着打扮,有几个邻居面上露出羡慕神色,接着就有个大婶走过来:“哎,这真是大花?瞧这做派,瞧这穿着,瞧这,哎,说是大户人家的闺女,都有人信。”
秀才娘子不免有些得意:“那是,这去王府做丫鬟,虽说不能见面,可也要说,见识也比原先强多了。”
这话一出口,自然有人表示赞成,锦绣瞧着周围的人,有些认得,有些也不认得。还是刘秀才咳嗽一声:“我家闺女远道回来,还要歇歇,还请各位先回去。”说着刘秀才对车夫一拱手:“这一路也辛苦了,还请到我们家里面坐着喝杯茶。”
这车夫虽说是做粗活的,可平常也是伺候孟微言的,也和这些村人有些格格不入,听到这话车夫就笑着道:“就不进去坐了,还要往知县衙门去一趟,世子有口信要我带给知县。”说着车夫对锦绣道:“锦绣姑娘,把你平安送到家了,以后你的日子,还请好好过,不要辜负了王妃的一片好意。”
锦绣还没答话,方才那个大婶就迟疑地问:“锦绣?这不是大花吗?”
“锦绣是进去里面改的名字,我觉着这名字好,就定了,不要改了,以后你们可要记得,可不能再叫我闺女为大花了,要叫锦绣。”秀才娘子喜气洋洋地回答,众人这才了然。 ↑返回顶部↑
锦绣应是,迈出王府后门,王府后门是在一条很安静的巷子里,从这条巷子出去,还要走一段路,才会到热闹的大街,这里一点市井里的嘈杂声都听不到。但锦绣一迈出后门,就觉得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她停下脚步,把手里的包袱交给秀才娘子,对着朱嬷嬷跪下行礼。
朱嬷嬷这回没有阻止她,等锦绣行完礼后,朱嬷嬷才扶起她:“锦元那里,我会照顾她的。走吧,天不早了,也该回去了。”锦绣转身往马车处走去,小内侍扶了一把锦绣,锦绣上车后秀才娘子也跟着上来,刘秀才坐上了车辕,车夫的鞭子敲在马上,马车缓缓离开。
锦绣在车上掀起车帘,看向越来越远的王府,绿色琉璃,红色府墙离的越来越远,也越来越显得气势磅礴。接着车夫把车往大道上拐去,宁王府就再看不到了。
锦绣把车帘放下,从此,就是另一种生活了。
“大花,不,锦绣,哎,我跟你说,这会儿我才敢喘一口气。方才我是真的进了王府,还和王府的嬷嬷说话了?”秀才娘子直到这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问锦绣,锦绣微微一笑,安慰秀才娘子:“娘,是真的,真的进了王府,和王府嬷嬷说话了。”
秀才娘子双手合十,连连念佛:“阿弥陀佛,我这是哪世修来的,竟然还有这样的造化。”
“什么哪世修来的,你能不能别给我丢脸?”离开王府后,刘秀才的魂也跟着回来了,听到车厢内传来妻子的话,就掀起车帘瞧着里面:“我和你说,我只是时运不济,要时运济了,中了举,再联捷中了进士,那时就要进皇宫里面殿试,那时候你就可以穿凤冠霞帔,成官太太了。”
这样的话,刘秀才已经说过许多次了,秀才娘子啐他一口:“呸,又说这样的话了。不靠着那几个蒙童,还有几亩薄田,还不晓得你怎么过日子呢。这会儿倒会在闺女面前吹牛说大话。”刘秀才也被秀才娘子呵斥习惯了,又呵呵一笑把车帘放下。
锦绣看着父母斗嘴,唇微微抿起露出一个笑,这就是记忆中家的感觉啊,爹娘偶尔斗下嘴,弟弟妹妹们一会儿闹,一会儿好。就算吃的穿的不如王府里面,有时还很辛苦,可是锦绣很怀念,十分怀念。
“娘,弟弟妹妹们,是不是长的我都快认不出了?”锦绣的话让秀才娘子轻叹一声:“我病着时候,四苗没人照顾,不到一个月也就没了。好在二苗三花都还好。”
“妹妹今年也有十一了吧?只怕不拖鼻涕了?”锦绣很努力地想知道自己的弟弟妹妹们的情况,果真秀才娘子笑了:“比你当初离家时候高许多,人也能干,我说来接你,家里面怎么办?你妹妹说,有她呢,洗衣做饭她全会做,还说,爹娘如果不来,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
“你娘前年又给你添了个妹妹,叫五花。”刘秀才又掀起车帘插嘴,秀才娘子的脸微微一红:“我这不是觉着二苗只有一个,想再给他添个弟弟?你和女儿说这些,也不怕女儿害羞。”
“要还在家啊,这会儿都该定亲了。”说着刘秀才就皱眉:“说到给女儿定亲,你说我们给女儿寻个什么样的人家?我那几个学生里面,也有中了秀才的,要我把女儿许给他们,他们会不会推辞?”
“老不修!”秀才娘子笑着骂了刘秀才一句,这才拍拍锦绣的手:“你总要在娘身边多待几年,娘才舍得把你嫁出去。”
☆、第22章 归乡
锦绣靠向秀才娘子肩头,秀才娘子把锦绣楼进怀里,看着女儿的眉眼,笑的十分开心喜悦。刘秀才瞧着她们娘儿俩,把帘子放下,靠在车厢壁上闭上眼睛打瞌睡,从此后,一家子就在一起了,再也不分开。
哦,不对,女儿总是要出嫁的,女儿过了年才十五岁,总要再养几年,十八出嫁也算不得晚,嗯,看来还是要努力赚钱,这样才能让一家子好好地过。刘秀才盘算着,已经沉入梦乡,好日子,总会来的。
离开王府的第三天中午,锦绣三人就回到刘家所在的乡村,村子和锦绣离开时候差不多,只是路比原先要好了些,没有锦绣记忆中的泥泞了。
“这是你三叔,哎,你也记不得了,就是四房的,十几年前不是出去做生意吗?一去就不回头,都说只怕没命了,你三婶也不晓得哭干了多少眼泪。去年突然回来了,不但回来了,还带了许多银子和下人,瞧,这屋子,就是他家新盖的,前后院子呢,都是大瓦房。”
秀才娘子掀起帘子指着前面的一座房子,这座青砖瓦房和周围的土坯房明显不同。秀才娘子继续道:“还说这出入村的路太泥泞了,就寻人来把这好好地修了修,虽说不像镇上的街道铺了青石板,可这碎石子铺的路啊,也比别的村强。”
秀才娘子给锦绣指点着这哪里是哪里,锦绣一边听着,一边搜寻自己的记忆,就在秀才娘子要说话的时候,锦绣已经指着一座院子道:“娘,这就该是我们家吧?我还记得那棵石榴树,就是它旁边多了棵什么?”
“果然你还记得。”秀才娘子已经笑开了花,车夫已经把车停在门口,大门已经被打开,跑出几个孩子来,最大的是男孩,穿着还算干净,身后的女孩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女童。看见刘秀才从车辕上跳下来,男孩二苗上前给刘秀才行礼,女孩已经走到车前,探头探脑:“娘,大姐回来了吗?”
“回来了!哎,三花,你把你妹妹放下,来替你姐姐把东西拿下来。”秀才娘子一回到家里,说话的声音都比原来大了许多,一边吩咐着女儿,一边就把锦绣的包袱拿出来,递给下面等着的三花。
锦绣也掀起帘子走下车,已经有邻居围过来看热闹,看见锦绣的穿着打扮,有几个邻居面上露出羡慕神色,接着就有个大婶走过来:“哎,这真是大花?瞧这做派,瞧这穿着,瞧这,哎,说是大户人家的闺女,都有人信。”
秀才娘子不免有些得意:“那是,这去王府做丫鬟,虽说不能见面,可也要说,见识也比原先强多了。”
这话一出口,自然有人表示赞成,锦绣瞧着周围的人,有些认得,有些也不认得。还是刘秀才咳嗽一声:“我家闺女远道回来,还要歇歇,还请各位先回去。”说着刘秀才对车夫一拱手:“这一路也辛苦了,还请到我们家里面坐着喝杯茶。”
这车夫虽说是做粗活的,可平常也是伺候孟微言的,也和这些村人有些格格不入,听到这话车夫就笑着道:“就不进去坐了,还要往知县衙门去一趟,世子有口信要我带给知县。”说着车夫对锦绣道:“锦绣姑娘,把你平安送到家了,以后你的日子,还请好好过,不要辜负了王妃的一片好意。”
锦绣还没答话,方才那个大婶就迟疑地问:“锦绣?这不是大花吗?”
“锦绣是进去里面改的名字,我觉着这名字好,就定了,不要改了,以后你们可要记得,可不能再叫我闺女为大花了,要叫锦绣。”秀才娘子喜气洋洋地回答,众人这才了然。 ↑返回顶部↑